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反思能力,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鹅美术教案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鹅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艺术常运用丰富的寓意、夸张的手法来抒发人们心中美好的祝愿。
2、学会初步欣赏民间美术的能力。
3、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主要的表现形式、象征寓意。
难点: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民俗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民间美术所具有的价值。
课前准备:
民间工艺品、图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今年的春节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大家还记得过年时,过年除了贴窗花之外,还会给家里做哪些装饰?(贴对联,贴年画,风筝等)如果天气好的话,我还可以和家人结伴一起踏青放风筝去。引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课
1、民间美术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
2、民间艺术的分类
大家都知道哪几种民间艺术的分类呢?(刚才我们提到的年画呀,剪纸,风筝都归属于民间艺术的形式)
(1)年画
年画又称喜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剪纸
又称刻纸,窗花或剪画。这是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剪纸是陕西民间最广泛、最普及的民间艺术活动。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
(引导:剪纸大家都见过,而且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大家一定都上过剪纸手工课,但是大家对剪纸的了解又有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聊一聊。)
(3)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
(4)泥塑
泥塑是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造型独特,比例夸张。
总结:民间美术的特点——1、造型夸张、2、色彩艳丽,3、并富有象征寓意。
(三)、提出问题,进行探讨:
1、课中的民间美术作品有哪些种类?
2、作品上画了哪些纹样?表达了什么吉祥寓意?
3、在造型上用了哪些创作手法?
课后延伸:
1、教师课堂总结。
2、提出要求:回家上网调查了解家乡的民间美术,并收集实物与老师同学共同欣赏。
鹅美术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1.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2.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3.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4.学生浏览鉴赏。
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5.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二、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1. 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
2. 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1)标志设计的含义;
(2)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
(3)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
3.标志设计的要求。
三、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像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1.学生进行设计制作。
2.学生议论、比较。
3.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
4.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评价。
鹅美术教案篇3
活动背景:
在之前的美术课堂中我们已经上过很多次剪贴画的美术课程了,可是这次的剪贴画应该会让幼儿更加感兴趣,毕竟,这次我们要剪的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物——老虎,这大大增加了幼儿对于课堂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运用对折剪、重叠剪的方法进行剪纸粘贴,表现老虎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重点剪纸部分的练习,探索并学习对折剪、重叠剪的方法。
3、对剪纸活动有兴趣,体验剪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彩笔、铅笔、各色彩纸、剪刀、胶水、棉签。
2、卡通老虎图片。
3、对称图形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歌曲《两只老虎》。
二、感受活动
1、提问:老虎长的什么样啊?
2、出示《老虎》图片,幼儿探索老虎各部位名称及特点。(老虎是对称的)
3、介绍其他对称图形。
三、示范活动
1、幼儿探索老虎头、身体、耳朵、四条腿的对称剪法。
2、老师示范老虎头、身体的对称剪法。
3、老师示范耳朵、四条腿的重叠剪法,尾巴的剪法。
4、老师示范王字的写法。
5、将老虎各部位的画法画到黑板上,边画边讲解。
四、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辅导,可以帮助幼儿先画上轮廓线。
五、创造活动
在粘贴完老虎后,用彩笔添画老虎眼睛、鼻子、嘴、王字、胡须、身上的花纹以及背景。
六、活动延伸
剪纸《狮子》。
幼儿园美术教案老虎,老虎是百兽之王,幼儿们都很喜欢这种强大的动物,但是童话世界的老虎都是拟人化了的,可能幼儿对于老虎并不那么熟悉,通过绘画教案可以很好的让幼儿了解老虎。
鹅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迷彩服的特点与作用,学习制作方法,让学生学会画并剪的方式,让动物们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
作用的迷彩服。
2、认识那些穿着很有特色迷彩服的动物,让学生知道穿上这衣服的重要性。通过欣赏与观看教师的演示,
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最后完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3、通过学习让大家知道动物是地球上的“居民”,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如果保护不了他们,就保护不了我们自己,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给动物“穿上”漂亮又具有保护作用的迷彩服,并剪下来。
【教学难点】
用点、线、面等不规则的色彩,给自己喜欢的动物穿上合理的迷彩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范画、展示栏、双面胶等
【学具准备】
彩色笔(水彩笔或油画棒等) 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教师穿迷彩服的照片)激发兴趣。
2、 (展示各种兵种的迷彩服照片)了解迷彩服的作用:不同色彩的迷彩服适用于不同的环境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保护自己,消灭敌人。
3、出示课题《迷彩服》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课件:展示各种动物图片)
以“点” “线” “面” “点、线、面”等为主进行装饰的各种动物图片。 2、制作方法: (1)学生讨论。
(2)教师总结:a、先画出你喜欢的动物外形b、设计迷彩服图案并上色c、沿着动物外形剪下来。 (3)师展示松鼠范画的基本画法。
3、欣赏学生制作迷彩服的作品,拓宽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提出“动物界迷彩服设计大赛”及大赛要求;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栏上;评出一、二、三名。
2、学生在音乐声中创作,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作业展评
四、
1、学生投票产生一、二、三名。
2、学生评价,师总结并评出“最佳评委奖”。
3、颁奖。
五、拓展
1、(欣赏动物图片)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们,更加激发我们要爱护并保护动物,怎样去做了?最基本从爱护环境做起,保护好它们的家园。我们从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2、最后(欣赏迷彩的图案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迷彩服的图案在生活中的使用也很广泛,今天大家都学会了设计、制作迷彩服,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后,平时在生活中就可以运用上。
鹅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雪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妙礼物,南方的孩子们对雪是充满好奇和神秘感的;而对雪的认知更是甚少。如何引导他们从自然科学角度、用视觉、听觉、色彩去感受雪的世界,去探索雪的魅力。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大胆表现、敢于创新、并能围绕雪的主题,展开丰富的联想;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利用各种方法、材料进行实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用雪的资源来造福人类,是这节艺术课的人文主题及知识技法主题。
课前准备:雪景动画片剪辑、雪的形成幻灯片等等,将教室布置成冬天的气候,中间放着一个假雪人。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雪的图片资料、鼓励家长参与和设想“我给雪来提意见”。
教学重点:观察、探究雪的世界,用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结构:
1、雪花的飘落。(认知、感受)
2、雪花的形成。(探究、思考)
3、雪花的表白。(欣赏、表现)
4、雪花的魅力。(展示、创作)
5、雪花的畅想。(幻想、交流)
教学过程
(1)、雪花的飘落(认知、感受)
老师套一个大纸壳,装扮成一个大雪人出来;手里撒着碎纸片,轻轻地随音乐舞起来。要求师生一起舞动。(音乐选择《雪绒花》)
师:“你们看这些像什么东西飘下来。” 生:“像雪花飘下来。”
师:“你们见过雪吗?”生:“没有。”
师:“那老师带你们去看雪是怎样的。”(屏幕展示雪的世界画面)
师:“现在你们把收集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多一份参与和关心)
师:“你们能形容雪的形状是怎样的?雪有味道吗?雪的颜色呢?雪是怎样落下来的?落下来后它们到哪去了呢?(共同探讨)
2、雪花的形成。(探究、思考)
师:“你们想知道雪是怎样形成的吗?”生:“想!”
(幻灯片投影了解雪的形成)
师:“现在你们清楚雪的形成了吗?谁来述说一下过程?
(了解学生认知的程度,用孩童的视觉接触科学世界。)
师:“你们觉得雪美不美?美!但是它也有不美的时候,你们看一个小女孩在雪地里的悲惨遭遇。”(屏幕展示油画《卖火柴的.小女孩》、《草原英雄小姐妹》、、、、、)
师生在边欣赏画面和音乐同时,边共同探究雪对人类是否有危害,我们能否借“废旧利用”的模式,把雪变成造就人类的话题展开。
3、雪花的表白。(欣赏、表现)
师:“现在我们都是小雪花,都来说说自己为人类能做什么。”
(比一比谁的想象能力最精彩)
师:“刚刚小雪花告诉我,谁跟它交朋友,谁的梦想就最快实现。”
师:“我们赶紧和小雪花一起学唱歌、跳舞,它就开心了!”
学习歌曲《下雪了》——
1)模仿老师拍2/4、3/4拍子节奏。(复习旧歌感受拍子)
2)欣赏范唱歌曲《下雪了》,要求听出几拍子?
3)模唱《下雪了》歌曲。(采取师生分句唱,难点教师唱。)
4)完整唱一遍歌曲。(要求有表现雪的意境情绪)
4、雪花的魅力。(展示、创作)
在学会歌曲基础下,要求自由表现歌曲。分四个小组展示:
美术组:共同画一幅心目中的冬天景色。
音乐组:边唱边打扮假雪人。(利用身边的衣物资源)
科学组: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模仿雪花最象。
戏剧组:用表情表现气象的晴、阴、多云、暴雨,用造型表现雪花的飘落。(展示完互相评价优、缺点。)
5、雪花的畅想。(幻想、交流)
(观赏雪给人类带来的欢乐景象:冰雕、溜冰场、滑雪场、冰激凌等)
师:“ 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雪花这么多的知识和内容 ,雪有时是我们的敌人有时也是我们的朋友,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知识就能随心所欲,敢叫日月换新天。你们敢不敢“我给雪来提意见”?老师先给“雪”提:能不能把雪多飘到非洲国家,那里的人们和土地长期缺水干旱,让他们早日脱离苦海,过上好日子。”
引导学生发挥童真幻想:如让南方也下雪、把雪存储起来运到每年受灾的地区、冬天不要下太多雪、想借雪花捎个信给圣诞老人。
最后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和父母一起共同完成,制作一盒雪糕。
返校后汇报制作的过程。
(在《踏雪寻梅》的歌曲中走出教室。)
鹅美术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点、线、形来装饰春天的景物,尝试以线、点、形创作新颖的图案。
2、能按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感受线条图案变化的艺术美感。
3、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来到的喜悦,喜欢春天热爱自然。
活动重点及难点:
活动重点:用点、线、形来装饰春天景物
活动难点:幼儿能大胆想象和创作新颖的线条图案。
活动准备:
1、ppt春天来了(春天的天气、春天的动物、春天的植物、春天的人们)。
2、投影机、春天的线描画范例。
3、记号笔、马克笔、白纸、卡纸。
4、多种点、线、面的图案范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发现春天的特征
1、问题导入:春天悄悄来了春天在哪里呢?小动物、小植物、天气和人们都有哪些变化呢?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播放相关ppt。
二、展示线描画
1、投影教师作品,幼儿主动观察提取作品中的各种(点、线、面)等元素。
看看,说说这幅画画了什么?先说说你的感觉?图画中有什么样的花纹?
2、展示(点、线、面)的范例。
(1)点画法:展示点的种类、点的效果、点的要求
(2)线画法:线的种类、线的效果、线的要求。
(3)面的画法。
(4)点、线、面多样组合。
三、提出作画要求
1、作画前先酝酿
自己要选择春天里什么特征进行绘画,这需要用什么线条装饰美丽的春天?
2、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出新颖的线条图案来装饰作品。
(1)注意各种装饰元素的疏密变化。
(2)注意各种元素的组合变化。
(3)作画时注意坐姿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四、幼儿创作,教师及时指导,亦对幼儿创造性表现的作品及时给予肯定。
(1)引导孩子自由发挥,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不同的点、线、面的运用。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变化各种线条花纹。
五、观赏评析作品
1、请幼儿讲述自己线描的春天。画中有哪些自己创作的新图案。图画想表达什么?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找找缺点,赞赞优点。
教师小结: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即使我们选择了色彩不丰富的线描来表现多彩的春天,我们的画也不失色。多变的线条图案对春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让我们看见了春天不一样的美。
鹅美术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美版)第五册第10课,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本课主要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明确画手的意义,并通过认知手是表现人的动作、表情及社会属性的重要方面,古今中外的著名画家几乎都非常重视对手的刻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手在生活中与人的密切联系,并能带着这份特有的情感让学生比出各种手的姿态,从而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揣摩。通过观察手、欣赏表现手的艺术作品,提高孩子画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对手的认识、了解。
教学目标:
通过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手的观察与表现能力,从而体会画手的方法,增强对手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整体观察与认识手。
教学难点:
手的各种姿势的表现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
收集图片、描写手的文字资料、作业纸、涂色工具、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的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及策略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景
课件1
1、出示谜语
?手》
2、出示课件2
教师导语:
从石器时代的石斧到龙门吊车,从筷子到阿波波罗登月舱,莫不是手的功能的再创造。一双有形的、无形
1、学生听谜语,并猜出谜底
通过猜谜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
2分钟
4分钟
的变幻而更强有力的手在推动整个历史向前发展,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手的世界。
1、欣赏“魔术手影”表演
2、学生表演(可课前找到会手影表演的学生)。
通过观赏、表演,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加深对“手”的联想。
二、欣赏启发、互动学习
1、游戏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词组(如:拍手、击掌、比数字、握拳、你真棒、愤怒、欢迎)等。
2、出示课件3
教师导语:有生命的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犹如一棵茁壮树干上的枝叶,有深层思维与修养的人是懂得以手传递感情的。手是人身上触觉最敏感、神
学生欣赏
1、《蒙娜丽莎的》—那双丰韵、恬适而表情微妙的手;油画《父亲》—一双历尽世事沧桑的而古老的手;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大教堂》、《沉思者》
通过游戏、欣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手的无穷魅力,加深对“手”的情感,体会“手”的重要性。
10分钟
经最丰富的部分。
同时展示学生作品。
2、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收集到的描写手的文章片断、诗、词、句。(可选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性别)
三、实践活动
参与学生活动
教师导语:
手作为有情物被应用于很多宣传领域今天我们将用手来表达一种感情,并进行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观察到感受到的东西大胆的充分的表现出来。
22分钟
出示幻灯4
练习要求:
a、必须通过手的结构、动作组合表现。
b、可选择绘画、剪贴的方式表现。
四、相互欣赏、评价、交流
教师寄语:
你们是智慧的、最棒的,用你们自己勤劳、勇敢的双手去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
相互欣赏作品、交流
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分钟
三年级《不同姿态的手》一课教学反思
结合课改精神,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增强趣味性,以孩子的生活为切入点,贴近孩子的生活。
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只有让情感得到充分体验、感受和理解,才能让学生接触到艺术的本质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教学中我设置了欣赏魔术手影、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从他们最熟悉的东西入手,能引起他们共鸣,激发他们 对学习任务的兴趣。
第二、让学生参与表演游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通过介绍能引起学生们感兴趣的艺术作品和其他同龄人的学生作品,并能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第四、教学内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处于中、低年级儿童的思维结构属于直觉思维和具体思维阶段,如果先入为主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原理,从概念出发进行教学,势必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反而容易阻碍学生的发展能力。教学中通过个人体验、感觉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并培养关心他人作品、区别作品的不同和欣赏作品的习惯。
由此可见,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必须要把握好基调、围绕主旨、合理布局、展开联想、赋予看似简单的教学内容以灵动的生命,这样才能创造出美的空。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