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组织的重要环节,能够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用的教案是要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实施的,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力目标:
①、通过表演课本剧《小母鸡种稻子》使学生直观感受小母鸡不怕辛苦,热爱劳动的好品德。
②、读、唱《劳动最光荣》的歌曲,用歌声赞美小母鸡,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情感教育。
③、拓展:以“还有谁也热爱劳动”为题,在小组内展开多元讨论:或编儿歌,或编故事,或唱歌,或画画……
④、以丁丁家的《劳动公约》为例,和爸爸、妈妈一起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
2、情感目标:在表演,歌唱与拓展中,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辛苦的。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家人一起表演《小母鸡种稻子》。
2、《劳动最光荣》的课件,小黑板、小母鸡、小鸭、小猫、小猪的头饰。
活动特色
以《劳动最光荣》为主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通过演、读、说、唱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表演《小母鸡种稻子》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刚刚学过了一篇童话故事叫什么名字?(《小母鸡种稻子》)故事中的小母鸡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热爱劳动的孩子)大家想不想用表演的形式夸一夸小母鸡呢?(想)
(学生课前已经和家人一起表演了这个节目,因此,请表演欲望强烈的孩子自选角色,上台表演,不需要给他们体会人物心情,练台词的时间)
2、在优美的轻音乐伴奏下,小演员表演节目。
①确定表演者:谁愿意上台表演呢?学生自选角色。
②交待任务:台上的小演员们要认真表演,演出最好的水平,台下的观众也要认真观看,观后发表自己的见解。你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点什么?想对谁说就对谁说。
③表演节目,观看节目。
叙述者:课本剧表演《小母鸡种稻子》现在开始。小演员们很投入地在台上表演。
[通过表演,复现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母鸡热爱劳动的行为。同时,表演的过程,也是进行交际,与伙伴合作的好机会。只有孩子们进入小动物的内心世界,才能演好人物的表情,说话的语气也才能到位。教师要及时热情地肯定他们的表演,哪怕是很小的创造。]
3、四人小组展开评议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想说点什么?赶快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组内讨论②汇报③用表演的方式回答:“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
④小记者采访:这么热的天,你收稻子累不累,为什么不歇一会儿呢?(因为只有热爱劳动,不怕累,才能吃上又香又甜的白米饭。)
⑤小结:同学们看了这个特写镜头,知道:“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劳动最光荣。)
二、出示课件:读、唱《劳动最光荣》
1、出示课件(一)
小母鸡这么热爱劳动。让我们为小母鸡唱一首《劳动最光荣》的赞歌,好吗?
①齐读课题:劳动最光荣
②课件演示,看图说话。
谁出来了?太阳出来,放出什么颜色的光?
③合作学习
a谁先知道天亮的呢?
b公鸡起来那么早,干什么呢?
④齐读丁丁编的歌词。(花儿醒了,鸟儿把歌唱)
⑤老师也想唱一唱,大家同意吗?
⑥大家一起唱好吗?(齐唱)
2、出示课件(二)
①出示喜鹊搭窝课件,学生看图说话。
师:在这美好的早晨,谁开始了一天的劳动?
生:喜鹊给自己造房子。
生:天冷了,喜鹊觉得自己的窝不暖和,它一大早起来就给自己搭窝,把窝垫得暖暖和和。
②读歌词:小喜鹊,造新房。
师:还有谁也早早地起来也开始劳动呢?
(出示小蜜蜂的课件,学生说话并读歌词)
师:这种幸福的生活是怎么来的?
生:是劳动换来的。
师:谁劳动换来了什么?
生:喜鹊劳动换来了暖和的新房。
生:蜜蜂劳动换来了甜甜的蜂蜜。
师:有劳动就有收获,所以劳动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生:劳动是一件好事。
生:劳动最光荣。
3、全班读唱《劳动最光荣》。
三、拓展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纲
①讨论:还有谁也热爱劳动?
②形式:或编儿歌,或唱一唱,或讲故事,或画一画。
2、反馈
分类反馈:喜欢画画的同学用画的形式来表现谁爱劳动。依次进行反馈,每一种类型只选两三个学生汇报。
四、布置作业
1、把《劳动最光荣》的`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2、你是怎样热爱劳动的,和爸爸、妈妈一起订一个《家庭劳动公约》。
要求:①读懂丁丁家的《劳动公约》,知道公约必须是全家人自觉遵守的。②自己定的公约一定要做到,并给自己画上小红花来奖励自己。
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教案篇2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激发爱劳动的愿望。
能力目标: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
认知目标: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活动准备:工人、农民、医生、教师、科技人员、司售人员、服务人员的工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
(1)教师请幼儿认读5月1日,提示幼儿想一想为什么字是红色的?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五·一”节的来历,告诉幼儿这是全世界劳动、工作的人都过的一个节日。知道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二、认识谁是劳动的人,他们都做哪些工作。
(1)观看图片,边看边穿插提问和引导,启发幼儿理解劳动者是用自己的劳动为大家服务的。
(2)谈谈自己身边的劳动者。请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说一说幼儿园里的劳动者,他们都是干什么的。教师引导孩子们发现他们的工作和小朋友生活的关系,引导幼儿尊重他们。
四、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并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对劳动者的理解。
五、幼儿讨论,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劳动是件辛苦而又快乐的事。
提问:理发店的叔叔阿姨都干些什么事?没有他们会怎样?超市里叔叔阿姨每天站着累吗?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干?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六、带领幼儿参加幼儿园公益劳动(捡石子、捡树叶、扫地),并观察劳动后场地的整洁,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活动延伸:
让幼儿为父母做一件家务事,体验劳动的意义。
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快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 劳动。
班会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 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 创造出来的。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
(二)学会尊重劳动者
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 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美好生 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 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让我 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
劳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无一 不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自己的一切。下面,我们就一起 来分享这些感人的劳动故事吧!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 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 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
(五)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劳动是光荣的,但劳动也是辛苦的!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 你会怎样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呢?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让我们用双手学会服务,学会劳动,学会创造,都来做勤劳好孩子;让我们用汗水描绘自己的理想,用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教案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以“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
2、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各类活动,从宣传“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际行动中。
3、通过在学校、家庭两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爱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争做“劳动小能手”。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我自理,我能干
活动内容
(一)绘画比赛
1、绘画主题:劳动最光荣
2、绘画形式:绘画表现形式不限,儿童画、国画、版画等均可。每个班上交5件作品,可适当增加。
3、上交时间:4月30日前上交,逾期做自动放弃。
(二)我是劳动小能手
1、在“五一”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家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
2、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洗菜、淘米、洗碗、扫地、拖地等
3、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饭碗里没有一粒剩饭(菜);
(三)学唱劳动歌曲
1、各班音乐老师负责在本周学习有关“劳动光荣”的歌曲。
2、周五班队活动课,以班级为单位,举行“我爱唱歌更爱劳动”的个人演唱比赛。
四、活动要求
1、各校要组织好绘画比赛活动Ы好的作品上交中小进行展览。
2、各校要切实布置好三个阶段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
3、要制订好活动方案案和安排,按时开展活动,要有详细的活动记录。
教学反思
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教师和幼儿的文化生活,更调动了教师职工和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强了团结,增进友谊,增强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
我劳动我光荣主题班会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情绪愉悦地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进行演唱。
2.用强、弱不同声音进行合唱,体验同伴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根据歌曲设计的图谱。
男幼、女幼、教师的头像标志。
活动过程
1.听一听,找一找根据范唱匹配图谱
师(出示“劳动最光荣”的歌名):认识这几个字吗?
师:“劳动最光荣”这几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师:它让我想起了我爷爷奶奶、我爷爷奶奶的爷爷奶奶,因为有了他们祖祖辈辈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我们幸福的生活。(边唱“幸福的生活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边出示相应的图片。)“劳动最光荣”送给你们。(有伴奏的演唱)
师:好听吗?请你认真听,里面唱了什么?(教师再次演唱)
师:你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演唱“___,___”,并出示相应的图谱)
师:请你们按照歌曲演唱的顺序帮这些图谱排排队。(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根据歌曲匹配图谱)
2.学一学,唱一唱引导幼儿自主学唱歌曲
师:我们一起检查图片排得对不对?(第一次演唱)
师:让我们看着图片、跟着琴声,试着唱一唱吧。(第二次演唱)
师:你觉得哪句有困难需要帮助?谁来帮助他?(或你最喜欢哪句?跟着音乐唱一唱)
师:困难解决了,让我们一起完整地唱歌吧。(第三次演唱)
师:我听到一个富有弹性的声音,“___,___”,让人感觉很活跃,感到劳动真是一件快乐的事。你们也来试一试吧。(第四次演唱)
师:如果没有图片的提示,你们会唱吗?(第一次去除2、4、6图片演唱,第二次去除所有图片演唱)
3.试一试,合一合尝试合作演唱
师:请你听一听,这次演唱和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演唱)
师:在不一样的歌曲中,你找到规律了吗?(重复前一句的最后三个字,根据幼儿的回答,在原图片后面添加“●●●”图谱)
师:看一看,都是点点,哪里不一样?(大小)小的点点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幼儿演唱)
师:看看,这是谁?你想让谁来演唱大点点部分、让谁演唱小点点部分?(用头像标志做提示)(根据幼儿的兴趣可以多次进行)
师:今天的歌唱活动开心吗?希望下次有机会我们再一起唱歌。
活动反思
1.歌曲具象,让幼儿“动心”
幼儿的学习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达到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当幼儿“动心”后,才能直接触及幼儿的理智和心灵,从而作用于对事物的认识,对自身的反思。
要让幼儿对歌唱活动“动心”,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首能激发幼儿“动心”的歌曲。“劳动最光荣”的音乐用节奏、装饰性变奏的手法发展为a+a′的结构,旋律用五声音阶宫调式,活泼明朗,节奏鲜明。但整个歌曲较长,作为歌唱活动开展就必须截取,a部分:“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歌词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大班幼儿好模仿,对生活化的、趣味性的、象声的、象形的歌曲特别感兴趣的年龄发展特征。
2.策略有效,让幼儿“开心”
(1)教师的清唱。随着电教设备、多媒体的投入,老师的清唱似乎“难得一求”。 中班幼儿还没有能力视唱,听唱便成了他们学唱歌的唯一途径,歌唱活动首先得让幼儿听清楚演唱的内容是什么。在清唱时,教师走近幼儿、走进幼儿,字正腔圆地和幼儿面对面唱歌,通过教师自己的范唱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幼儿能接受的方式充分表现出来,由内而外,以情带声,让幼儿感受到歌唱时“弹”的魅力,从而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促使幼儿与教师一起歌唱。
(2)图谱的运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更能接受直观的事物。图谱教学在歌唱活动中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更具体、更形象地展现歌曲的结构、内容,由于“劳动最光荣”的歌词无规律可循,“突出顺序法”能有效地帮助幼儿解决记忆困难,促进幼儿积极动脑、主动学习。在倾听了教师的清唱后,“你听到了什么?”针对幼儿的回答出示对应的图谱;再次倾听教师的演唱后(伴奏很轻),给图谱按照歌词的先后顺序排队;幼儿尝试演唱后,找一找“你最喜欢哪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对于“喜欢”的,图谱具有提示歌词的作用,对于“困难”的,则直接点击图谱,大家一目了然。图谱运用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提供了充分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乐中学。当然,运用图谱应关注其科学性,不是每个歌唱活动都需要利用图谱,只有教师适宜地选择、有效地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
(3)“脚手架”的拆除。在这个活动中,图谱在于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可谓“脚手架”之一,引导着幼儿一步步达到教学目的。但教师时常只架不拆,当幼儿达到一定的“冗余度”时,我们要试着拆除“脚手架”。在多数幼儿熟悉了歌曲后,教师逐渐隐去图谱,每一次的隐去,对幼儿来说都是一次有意义的挑战,都是建立在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不停顿地把幼儿的能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从而达到听音乐演唱的目的。
3.积极互动,让幼儿“舒心”
“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敏感而娇嫩的心灵的儿童。”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能够接住孩子丢给我们的球,并以一种让孩子想要继续与我们“玩”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因此,我们必须具备弹性的教学机智,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共同感受活动的惊奇与欢乐。
“你听到了什么?”→随机出示相应的图谱;“你最喜欢哪一句?”→试着把它唱出来;“哪句你觉得有困难?”→“谁能帮助他(她)?”在一系列有效的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中,教师注重互动的参与“密度”,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我是一个有能力的孩子”,他们充满自信与自豪,在不经意间,从a点到达b点,再迈向c 点……最终达到活动的最高点。
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紧紧遵循《纲要》所提倡的“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和“教师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的理念,紧紧抓住幼儿的“心”。“听一听,找一找”中有匹配成功的乐趣;“学一学,唱一唱”中有自主学习的快乐;“试一试,合一合”中有同伴合唱的喜悦。
在设计、组织老教材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通过认真解读教材、解读幼儿,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采用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