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根据大脑认真思考主题而写作的,大家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才行哦,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我的小康》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我的小康》作文篇1
我的老家在三明泰宁的一个小乡村,每逢春节和暑假我们才能回去住上几天。当然,这个春节我们也不例外。
每当车快接近村口的时候,我都会激动地摇下车窗,瞬间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我东瞧瞧西看看,每次都能发现家乡的新变化。这次又有惊喜了——村口旁边新建了一个公园!几个大字特别耀眼,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说:“快来玩啊。”
早餐后,奶奶带我去集市买菜,我开开心心地挽着奶奶的胳膊,朝着集市方向奔去。到了集市,只见集市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全然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我一眼望去,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五光十色,像许许多多的小精灵在跟我说:“小主人,快把我们带回家吧!”。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我发现城市里有的东西在这里也随处可见!奶奶买了很多菜,结账时,只见她不急不慢地掏出手机,“滴”一下,就把钱付完了,哇!我好惊讶!奶奶六十几岁了也懂得用手机付款啦!
下午,我们去了姑婆家玩。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嬉嬉笑笑,爸爸感慨地说:“以前去姑婆家,都要翻山越岭,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住上一个晚上再回来,现在公路多宽敞啊,开车只要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我摇下车窗,一眼望去,公路两旁的大树生机勃勃,远处的平房都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我想,这就是咱们先辈们日思夜盼的“小康”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也越来越富裕,我的家乡和以前相比,已经焕然一新。因为有了先辈们的奋发图强,立志救国,才有了我们现在良好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立下目标、认真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小康》作文篇2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耳边传来了采茶姑娘清脆动听的歌声,如黄莺般婉转。
采茶了!
天刚亮,云雾飘渺的山谷中,隐约可见茶树的轮廓和采茶姑娘低头采茶的身影。近看,一排排整齐翠绿的茶树映入眼帘,如同给大地披上了绿装,茶山,生机盎然!那茶树在轻纱般云雾中,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就是我家乡——东至马坑茶园。
明媚的阳光下,采茶姑娘的身影在茶树中不断穿梭,纤纤玉指在枝头上下舞动。家乡茶好,一片片刚采下来的茶叶上还沾着些许露水,葱绿而洁净、醇厚而润滑。茶山一碧千里,让人想放声歌唱,又想静立久望,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在这中境界里,世界静得只有鸟儿与那采茶姑娘若有若无的歌声。阳春三月,请到茶乡来。
家乡不仅茶美,人更美。茶园附近的人家,家家忙着制茶,连空气也弥漫着茶的幽香。无论你是商贩,还是过客,只要你走进茶乡,主人家一定会笑咪咪的倒上茶,再端来话梅、瓜子……这些小吃,拉着你的手跟你唠唠家常。再而次添些水,墨绿色的茶叶在碧绿的茶水中翩翩起舞……
初尝,茶水入口微微有些发苦,但细品后却有一丝甘甜,再尝,茶水的清香溢满口腔,让人不禁赞叹好茶。若是细问,才知这茶是用初夏刚采下的茶叶和清晨的山泉水泡制,难怪如此幽香而醇绵。
品着绿茶,不由得联想着茶悠久的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汉族人饮茶,始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至今少说也有4700多年历史了,可以说茶伴随着中华民族至今,如今茶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常听老一辈的人说“人生如茶”当时不懂,如今想来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有错,茶,初入口时,是一种苦味,可细品后,取而代之的是清香、甘甜。人生亦不过如此,一开始我们总要吃些苦头,可只要努力坚持下来后便苦尽甘来。
茶尽,可茶香却久久难以忘怀,家乡的茶,伴我成长,更教会我人生的道理。
《我的小康》作文篇3
守护“葛村榼子”
荷叶、莲蓬、金鱼、桃子、元宝……看着眼前摆放着几十个形态各异的榼子,那栩栩如生的图案、深浅不一的纹路,让我目不暇接。这就是我们青岛市即墨区龙山街道王家葛村最负盛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村榼子”。
小时候我经常看到村里的叔叔伯伯们手里握着木锤和凿子,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块木头,不一会儿,几道深深浅浅的纹路就出现在木头上。爸爸告诉我,那是在雕刻榼子,一种用来加工制作花样面饽饽的模具。每年的七夕节,妈妈和奶奶总会用很多刻有各式各样图案的榼子,来制作我喜欢的小面食。有小巧的花篮、胖胖的金鱼、展翅的小鸟、圆圆的小锁……花样可真多,我们把它叫做“饽花”或者“巧果子”。饽花烤熟以后,妈妈会找来一根红绳,把它们串成项链挂在我的脖子上,让我边玩边吃,说吃了巧果子,孩子会心灵手巧。小时候,我每次兴奋地戴着“巧果项链”一步三摇地在大街上晃悠,总能碰到几个和我一样的小朋友,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翻看这巧果子上的图案,评比着谁的更漂亮,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对于这种能制作出各种花样面食的榼子,我始终怀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时常跑到邻居王伯伯家里去看他制作榼子,摸摸这里,动动那里。爸爸见我实在好奇,便把“葛村榼子”的一些故事讲给我听。原来,我们“葛村榼子”有超过200年的历史了,做一个榼子要经过选料、画纸样、弯锯切割、电刨抛光、凿框刻花等一系列工序,要用到圆凿、弯铲、平铲、木质手锤等大小30余种雕刻工具,图案采用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方法刻成,既具有实用性,又富有装饰性……听着爸爸的讲述,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原来我只看到了榼子的可爱和漂亮,没看到它背后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咱们‘葛村榼子’在2012年就入选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呢,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技艺,到现在传的不光是手艺,还有历史和文化了。”爸爸对我说。
在我们村,还有不少人从事榼子制作,2004年,王家葛村被青岛市文化局命名为“雕刻之乡”。“葛村榼子”也成为胶东地区民间木雕技艺的典型代表,它所承载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价值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现在,不少人来买榼子,不光是为了做面食,还为了收藏。我有一个客户,凡是出了新花样,他都要买一个,前前后后从我这里买了将近100个榼子了。”王伯伯自豪地说。“伯伯,手工做一个榼子要费那么多功夫,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呢?”我问他。伯伯的目光将整个作坊扫了一遍说:“这些都是老祖宗一辈辈传下来的手艺,不能让它在我们这一辈断了,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是每一代榼子匠人的责任。”
听了伯伯的话,我默默拿起一个榼子,触摸着上面的纹路,欣赏着那栩栩如生的图案,我深深意识到,一块块普通的木头,在榼子匠人的手中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但不论榼子的花样如何改变,时代如何发展,这门传承了200多年的老手艺,都已经成了王家葛村人的坚守。
我作为一名王家葛村人,从小吃着榼子做的面食长大,应当学习老一辈人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和坚守,主动守护、传承和发扬榼子制作技艺,让它不仅成为一种面食制作工具,更成为祖国传统工艺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我的小康》作文篇4
10月1曰国庆节放假,爸爸妈妈带我去离我家不远的浙中大峡谷十八涡游玩。我们去的时候是爸爸开车送我们下去的。十八涡的入口由几块形状各异的大石头拼接而成,人们只有猫着腰才能进去。因为是国庆节,游客特别多,远处看去像一只只蚂蚁,把整个十八涡入口堵得水泄不通。我看见大人都主动站在边上让小孩、老人,让他们先过去。那些游客看见了垃圾都自觉地捡了起来。
一条如同盘龙一样的小路,环抱着翠绿的山。从远处看,一座座山连绵不断,一个接一个,就像一个个巨人并肩立着,又像一群大象在奔跑。那耸立的山,是那么的巍峨,线条是那么柔美,和大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走在小路上往下看,便会看见有名的牛腿潭了。潭水碧波荡漾,仿佛是一张巨大的荷叶平铺着,像一块温润的碧玉。它清极了,像鸡蛋清似的,没有一点儿瑕疵,映出了四周的青山白云。
我们走了一段路,爸爸有事就先走了。我们接着往下面走去。忽然听见了一个孩子的哭声。看见了许多人围在一个地方。我挤上去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小孩走丢了。有许多人听说了,就忙着帮他寻找爸爸、妈妈。很快就让他们一家人团聚了。
一段小插曲很快就过去了,我们继续游玩。参天的大树和新绿小的草让人感觉到清新和凉爽。一切都那么美好!
我们游玩结束便要回去了。结果,因为游客太多,等我们上车的时候,几辆车都已经没位子了!本来我是没位子的。可是,一位叔叔让我坐在了他的腿上。往车窗外看,那一座座的山,披着绿色的衣服,让人一看就觉得舒服。车越开越远,放眼望去,一座座高山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下车的时候,那位叔叔站都站不起来了。
那天的经历让我至今回味无穷。这就是我的家乡——磐安。我们这儿的人和景融合在一起,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图画。我爱我的家乡――磐安。因为这里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
《我的小康》作文篇5
家乡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是一盏五彩斑斓的灯,是天空中美轮美奂的彩虹。家乡的美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下面就让我们来领略一下家乡的风姿!
春之绚丽
春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她在田野上散步,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野花开了,星星点点地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湖边,垂柳开心地手舞足蹈,她梳着长长的头发,迎接春姑娘的到来。杜鹃花在水中照着镜子,丝毫没有察觉春姑娘的到来,春姑娘拍了拍她的肩,她转过身来先是一惊,又不好意思的红着脸。春姑娘一笑而置,蹦跳着走进果园,抬头一看,树上满是桃花、杏花、梨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啊!
夏之繁荣
夏姑娘踏着快乐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听,一阵清风吹过,“哗啦啦,哗啦啦”树叶站在枝头在风中呢喃。蝉趴在树干上叫着“知了,知了。”池塘里,一眼望去绿油油的,满是圆圆的荷叶,在风中摇曳。叶上停留着几颗如珍珠般的晨露,正在晒雪太阳呢!在叶间夹杂着几株荷花,有的早开的水红水红的,有的只开了几瓣,有的花骨朵儿上面还停着几只蜻蜓。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之素雅
秋姑娘踏着无声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树林间的小径已被铺上一层层厚厚的“地毯”——落叶。落叶换下春装,从枝头落下,前仆后继的一片片落下来。但它们又不舍离开母亲的怀抱,秋风萧瑟,感叹着落叶的过去,殊不知它们乐在其中。落叶被“织成地毯给铺在地上,给小蚂蚁遮挡雨水”,给大地妈妈保暖……真可谓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呢!
冬之宁静
冬姑娘踏着活泼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她在田野上细心地为庄稼盖上棉被,便与孩子们玩耍起来。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下雪了,鹅毛大雪在漫天飞舞,孩子们开心极了,殊不知冬需要一份难得的宁静。走入林中,树枝被雪给压弯了,雪铺在地上厚厚的。雪渐渐小了,在天空中淅淅沥沥地飘落下来。雪花落在手里,一会便消释了,它与行人亲密接触后便“销声匿迹”不知去向了,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啊!我美丽的家乡,您像一位妙龄女子在四季中变幻着装束,一切十分美好。我爱家乡,爱她的四季迷人,爱她的阳春白雪,爱她的落日余晖。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