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能够引导听众深入理解,在演讲稿中,我们使用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引语来引发思考,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6篇,供大家参考。
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鞠躬)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节日是生活给予人们的馈赠,因为在翘首等待的过程中充满了惊喜,所有的准备也都是甜蜜的。端午节的前几天,是最有气氛的。勤劳的人们格外忙碌和欢快,空气里到处弥漫着粽叶的清香,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每当到了这段时期,青年桡手们都意气风发,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
鼓声响起,他们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
看到此场景,我不禁想到:战国时,楚王宠信奸臣,屈原仗义直言,却被革职流放。秦国趁此机会进攻楚国,楚国千里疆域毁于一旦。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屈原有心报国,无力回天。
悲愤之下,他抱着一块巨石投汩罗江而去。当地百姓听说屈原投江了,纷纷前来救助,他们顺流而下,一直追到洞庭湖,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湖面上大小船只往来穿梭,百舸争游,蔚为壮观。这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在江河上赛龙舟,怀念屈原。人们还把粽子投入水中,只为了喂饱鱼龙虾蟹,保全屈原的尸体不被吞噬。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
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我们应当学习他的爱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
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
“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篇2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味端午,传承民俗。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饮食风俗。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传统节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们守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冷静面对,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端午节——让我们一起缅怀屈原》。
暮色苍远,心绪蜿蜒,有谁在演讲时刻注视着你?
麦子金黄,演讲艾草幽香,有谁在时刻聆听演讲着你的呼吸?
冷艳的孤寂、凄切清冷的时光,在炙烤演讲着你滴血的心。
迷失的渔火,重演讲新点燃你对未来的期盼。
端午是竹叶的色彩,端午是艾草的青涩,端午是屈原的祭日,端午是人们永远的牵挂!
端午,白日,枕着艾草做梦
我的胃里,一个蜜枣的棕子,正试图和古代息息相通
三千年前的棕子不是太甜,是太苦,需要用汩罗江的水来解苦
但滔滔江水太远,救不了近渴
就是今天,一个声音告诉我,我是屈原的孩子
我的笔应该和屈原的血脉相连
但是我怎么也写不出
一只棕子如何香飘十里
粽子淡淡的清香,在艾草的苦味中飘浮。
笛声悠远,麦子饱满,汩罗江边,先生那愁苦悲愤的面容,记忆犹新。
兴楚无望,为保高洁,你愤然跳入汩罗江。
你那悲壮的一跃
让泪流满面的诗句,飘散成绵延千年的梅雨,淋湿了后人的思念
滔滔江水化作奔涌的激流,你大笔一挥,《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诗篇,
而你独自踏浪而去,让好多记忆日渐冷却,只留下一圈圈涟漪,荡漾成五月的一个风俗
至今还依然震撼着世人的心灵。
端午节,传承了一种情怀,悲壮而凄美,气吞山河。
它向世人所传达的,是一个诗人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高尚风格。
端午节,沉淀了一种精神,厚重而坚固,历久弥新。它向世人所阐述的,是一个勇士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伟大壮举。
两千多年以来,端午节所特有的这种情怀和精神,从来未曾改变……
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马上就要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战乱频繁、弱肉强食的时代。当时在列强环视的状况下,却不能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依旧墨守陈规,没有改革的锐志,在国力方面远远地被倡导地主阶级政治改革的国家抛在了后面。面对连年的战争失败,割地求和,统治阶级采取的办法是偏安一隅,置国家存亡不顾,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屈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他对当前的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在国内倡导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旧贵族遭到了诋毁攻击。面对压力,屈原秉持宁折不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思想,在与保守势力的斗争中显示了自己的高尚节操,赤诚的爱国之心。
这一片冰心,穿透了两千年的时空,依然光耀在中华大地。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会珍惜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
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扫净了自雅片战争之后弥漫在中国人民头上的阴霾,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来的。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篇5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习俗,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食粽子、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节日活动。
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
挂艾草与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吃粽子,端午食粽是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如今,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时要注意食物是否过期变质,外出旅行要注意出行安全,预祝同学们节日快乐!
庆祝端午节的演讲稿篇6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多呀!就连外国人都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叫呱呱。那么,我来介绍一下我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吧!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的。屈原生长在楚国,那时的楚王昏庸无道,使得楚国面临灭亡,因此,屈原很愤怒,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河自尽了。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和传说中的龙把屈原的尸体吃掉,纷纷回家包粽子、煮咸鸭蛋往河里投,这样可以让河里的鱼、龙吃粽子和咸鸭蛋而不吃屈原的尸体。
今年的端午节人们还是想往年一样包粽子纪念屈原。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们也包粽子纪念屈原吧!妈妈说:好呀!ye!我欢天喜地地跳着。说完妈妈就带着我搭计程车去了超市。在超市里买了一些糯米、白砂糖。接着又去菜市场,在菜市场买了包粽子用的粽叶。回到家后,妈妈告诉我包粽子的程序,她说,首先把糯米浸泡在盆里,还告诉我说要浸泡一至两个小时呢;然后把粽叶洗干净再浸泡一会,泡好后再把粽叶放到热水锅里煮一煮。最后把粽叶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把浸泡好的糯米放进去,一定要塞实。再用棉线把粽子捆绑不让其散开,粽子就包好了。这时烧一锅热水,将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熟就可以吃了。
哈哈,经过几个小时以后,一盘香喷喷的粽子新鲜出炉了。看着粽子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于是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就这样,端午节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粽子也则成了一道传统美食流传下来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