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对于演讲而言,演讲稿的作用是巨大的,优秀的演讲稿可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让自己得到更大的进步,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
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
据记载,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就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在家中,包括司马懿在内的几个儿子虽然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召唤他们,儿子们便不敢随意去见父亲;见面时,如果没有允许他们入座,便不敢坐下;司马防不向儿子们提问,他们也不能随便说话。司马氏父子之间完全按照礼仪相处,秩序井然。这看上去显得有些不近人情,但却是在汉末乱世时对传统礼仪的一种坚守。虽然“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了当时社会与政坛上屡见不鲜的丑闻,但在司马防家中,仍能保持儒家所倡导的礼仪,这就是家风的影响力——不随时而变,靠治家者的自觉,维护他们所认同的价值。
另外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一生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概括。不仅仅是他自己,他对自己的后代要求也十分严格,还有他劝诫自己的孩子的《诫子书》流传在世。要求自己的后代一定要忠于一主,恪尽职守,不做对不起自己家族的事情。他的后代受他的影响,都像他一样,他的儿子诸葛瞻便是代表,为蜀国战死沙场。这便是门风,诸葛亮要求他的后代必须要忠心耿耿,严于律己,这才使他们名垂青史。而在我的家中,家风便是以仁对人,以德对人。意思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别人的时候以善良与德行去对待别人,在对方以不逊对待自己时,仍然用仁和的态度去对待对方。因为毕竟不能以对方的态度来看待对方,也不能将对方的话反用之。只有以仁对待别人,自己才会在别人的眼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对方也会被自己所感,便也会以仁对待自己。德行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好坏的体现,德行的好坏,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品行与处事行为是怎样的,如果自己的德行是良好地,这个人在任何地方都有立足之地。而德行底下的话,不仅会为自己徒增麻烦,在别人的眼里,这便是没有修养的体现。
优秀的家风并不是高深、玄奥,令人感到不着边际的大道理,严格的说,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识。关键是要把这些常识性的东西变成每个家庭成员的自觉。家训,该用的时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该时千万不要用,否则会铸成大错。家教,我认为是家人的素质,是深是浅。家人如果不学习,将得不到知识,学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点。从小,父母教育我们要认真做事,知错就改。现在老师教导我们分清黑白,认真做人,踏踏实实。将来,会是社会教育我们坚持不懈,守法牢记。每一天,我们都学到东西,学到知识,学会了文明,懂得了道理。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应该都学过《植树》这篇课文吧!大树可以让风沙乖乖低头,让百鸟翩翩起舞,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让我们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有一次……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上,太阳公公微笑着慢慢爬上云层,我早早起床,不知爸爸妈妈从哪里买来一袋种子,我仔仔细细端详了很久;只见它们一个个有黄豆那么大小,有的是黑色中带着棕色,有的是银灰中带着深红,有的就是橘色。在太阳光照射下闪着光泽,让人爱不释手。我心里琢磨着:这么漂亮的种子不如把它们种下去,好期待种出来是什么呀!说干就干,我拿出我的小铲子,又倒了小半桶水,大摇大摆地带着种子种树去了。
来到土地旁边,我拿起小铲用力挖,“一,二;一,二;”我一边挖一边喊。小铲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不一会儿一个大坑就挖好了。我把一粒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大坑的中心,又把大坑填得严严实实,洒了一点水,水慢慢渗入泥土中,泥土顿时变湿了。我的脸露出成功的笑容。后来,我又把剩下的种子种在大坑的旁边,我仿佛看见了我种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为人们避暑纳凉,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从此以后,我每天都去看种子们,给它们浇浇水,铲铲土,每一次去我都很高兴。有一天,我照样去浇水铲土,可是我发现种子变成小芽了!我好高兴呀!小芽像姆指姑娘一样,婷婷玉立地站在泥土上,一阵微风吹过,小芽动了动,好似在向我摇手呢!这一天我都很开心。到了晚上,我也暗暗自喜。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阵“呼呼”的声音在天空响起,又是“啪”的一声一条巨龙似的闪电打破了天空,货盆大雨哗哗直下。我躲在床上不敢入睡,这时我忽然想到了什么:我的种子发出的芽可经不起这雨呀!我不禁担心起来。于是,我拿起一把小伞,又带了一件大雨衣,冲到小芽旁用雨衣把他包住,只留下一点空隙。这时,又了阵雷声把我吓得急忙跑回去。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种的种子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小鸟在树上歌唱、飞翔。我们每个人如果都种一棵树,那么一棵棵一排排的树木,便汇成一片绿色海洋,美不胜收。
希望大家多多种树,美化环境。这就是我的美德故事。
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好!我叫王倩玲,来自白河路政中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大凡家风家训,或为一条意义厚重又深远的格言,如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为一整篇谆谆教诲的文章,如司马光那篇传颂至今的《训俭示康》;或为如曾国藩者,在家书往来中教授子嗣为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家训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便成了家风。
悠悠华夏五千年,风流人物灿若繁星。回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都拥有良好的家风。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但他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训俭示康》来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显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说,伯父要求我们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简朴日子。我们周家兄妹都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人当大官,没有人经商挣大钱,没有小车子、大宅子。“踏踏实实地本分做人是我们周家的家风。”
勤俭、正直、低调、清廉,读这些伟人的家风家训,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敬畏。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然而,自我记事起,确从不曾听闻父母对我有关于家训家风的专门教导,父亲老实憨厚,母亲性子温和,他们的一生平淡无奇,却一直在用行动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孝道。我的外婆今年已经84岁了,由于性格要强,经常会因为菜不合口味、米饭又太硬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她,即使有时候外婆说的话我都觉得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依然处处顺着她的心意,爸爸总对我说“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她来。人老了就应该愉快的安度晚年,这也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职责。爸爸的话很让我感动,我在心里记下了这句“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这就是我们的家训,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的家训世代传承下去。现在每次休假回家,我都会第一时间去看外婆,听她给我讲那些我都能背下来的过去的事情。因为看见她的微笑我就会觉得我是幸福的!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或是子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教训是沉痛的。因此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家风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让。首先,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让好家风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其次,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读书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后,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你的穿戴、举止、观点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明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家风,具有传承的力量。我们不仅要在家中延续,更要在社会中弘扬。行动起来吧,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为着子子孙孙的美好未来,为着世界的温馨和谐,身体力行,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让中华美德的种子在华夏大地上开花结果,世代相传!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篇4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两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二.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篇5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庭美德,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文明美德,是作为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你要别人对你文明,首先你就得懂得文明,懂得美德,我们就从美德说起吧!什么是美德?微笑是一种美德,尤今曾说:“笑是无言的礼貌,一个微笑,使你赢得整个世界。”养成好习惯是一种美德,陈鹤琴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生受累。”保护环境也是一种美德,雨果曾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传承文明,践行美德。一定有许多故事,今天我就讲几个吧!
第一个故事: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是良好文明美德的体现么?
第二个故事:在秦朝,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一向诚实守信,从不出尔反尔,答应别人的事,从没有做了一半就放弃……人们就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于是,就有一诺千金这个词了。
文明,与美德同行;美德,与文明共创。一个有文明地方就有美德;一个有美德地方就有文明!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
前进的道路已经铺好,我们要顽强的走下去。首先我们要具备小学生的美德,具备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的校园从此绽放美丽,让我们的社会迸发出文明的火花,让我们拥抱文明,牵手美德,结伴同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弘扬好家风的演讲稿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尊老爱幼、谦虚礼让。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好家风,培育好家训》。好的家风是一所学校,它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虽然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那又何谈热爱祖国和人民。下面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中国古代有名的孝心故事:《陆陇其,孝行感少年》
陆陇其,字稼书,清,浙江平湖人,陆陇其素以孝闻名。据说,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在京城赶考,得知父亲去世消息,立刻赤足步行日夜兼程的往家赶。到了家里,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内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灵寿当知县的时候,为政清简,深得人民爱戴。一天,一位老妇人状告她的儿子不孝。陆陇其对老妇人说:“我还没有侍从,你的儿子正好合适,如果找到合适人选,就给他施用杖刑,然后遣送回家。”就这样,这位青年成了陆陇其的侍从。每天早晨,陆陇其都恭候在老母门外,等母亲起床后,就照应着母亲洗漱、吃早饭。午饭的时候,他在旁边服侍着,时常逗母亲开心,母亲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饭菜。晚饭也是如此。只要有点空余时间,就前来陪母亲说笑。母亲稍有不适之感,立刻找医生,买药煎药,日夜守候在母亲左右。这样过了几个月,这个青年突然跪在陆陇其面前,泪流满面,请求回家看望母亲。陆陇其问:“你不是讨厌你的母亲吗?年轻人哭着说:“过去我不懂事,对母亲不好,现在好后悔啊!”青年跟母亲回家后,与以前判若两人,还因为孝顺在乡里闻名。
家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和谐,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
好家风是优良品质形成的关键,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础,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就要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好家风。我们要从孝亲敬老做起,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谢谢大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