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观后感都是我们对电影中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感悟和领悟,观后感是我对电影的个人感受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欣赏电影的独特之处,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红楼梦》观后感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1
那时的我,大脑还不够成熟,就已经走进了一扇时光大门——《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颗种子,它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五岁时,电视里它使我悟得了人世间的善、美、乐、苦、恶,把我通向一个充满纷争的世界。八岁时,我偷偷地从妈妈的书架拿下捧着它,我会好奇。因为灯迷有趣无比;我会伤心,因为黛玉含恨归天。十岁时,它把我送进了一个趣味横生、诗韵丰满的世界。“绕堤柳借三高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红楼梦》是一颗红宝石,它发出的异彩深深吸引了我,让我情不自禁地打开通向古代王府的大门。在那充满了趣、韵、美、苦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红楼梦》还是一个梦,是一个品质之梦,是一个趣味之梦,还是一个爱恨交加的梦。
月洒清辉,夜已降临。小老鼠台灯下有一个瘦瘦的身影,那就是我。唔,我该打开哪扇门呢?我轻轻翻开一页,那是《湘云醉酒》。我用心读着:众人听了,都笑着去看。见湘云睡在假山上的石凳上,四面盛开的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也掉到了地上……十分生动有趣。
“嚓——”我打开了一扇。哦,那是《宝黛定情》。再读:他们终于都明白了自己在深爱的对方,而对方也在深爱着自己。这话可所谓情真意切。
“哧——”我又翻开一篇。唔,是《宝玉挨打》。我用心再读:他又见仆人不敢使劲打,自己抢过板子,往死里打了三四十下……此时,宝玉的恨缠绕在一起,让人越发觉意味深长。
?红楼梦》,你是我通向成熟的一扇门,一扇时光大门。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2
一杯白茶、一把椅子、一本书,或是世界名著、或是杂志漫谈,都能让我消磨掉一天的时光。
斜倚在沙发上,手捧《红楼》,眼里、心里缠绕的都是那集诗意、聪慧、真情于一身的女子――林黛玉。
“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尽现了黛玉如花般美丽温柔、如柳般柔弱多情的绝世容颜和超凡气质。林黛玉的才情在大观园中堪称群芳之冠。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她面对贾宝玉的过目成诵,却能一目十行。怜花葬花泣残红、文思敏捷咏秋菊。她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醉神往。
黛玉是聪慧的,她初到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把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寄人篱下的她深知世故却不弄世故,她爱憎分明,她可以给赵姨娘含笑让座,却不会屈意迎奉他人。当宝玉把皇帝赏赐的一串念珠献给林黛玉时,这也只不过是一个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对之嗤之以鼻。
我喜欢林黛玉的性格,有叛逆、有孤僻、有对世俗的不屑。大观园里没有她的亲人、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不是这样,她就不必为玉钗受宝玉奚落而喜形于色,为两方旧帕题诗而洒泪。真情女子,为爱黛玉奉献的不仅是眼泪,更是她才华横溢的生命。
“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林黛玉的悲剧之所有动人心魄,不仅仅是世人可惜了她那绝世容颜,更加震憾与她那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合上书,闭上眼,不禁长叹一口气,心头久久索绕的依旧是那清雅绝俗的身影。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3
?红楼梦》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我利用这个暑假,观看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纲,以贾府盛衰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婚姻悲剧为主要故事情节,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广阔生活画面。同样是电视剧,依旧情节生动,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初秋时分探春起,海棠诗社那集。黛玉被誉为“潇湘妃子”,这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充分体现出黛玉的伤感之情。在后面作出的诗中,黛玉的别有韵味,充满了深深的思乡、思人之情。反映出林黛玉的才华横溢、不紧不慢,探春的诗没有多加点缀,但却自然地流露出她那心直口快的性格。所以那集体现出了宝玉的率真叛逆;黛玉的专情缠绵;宝钗的圆通灵巧;探春的心直口快。
红楼梦的创作是在当时一个封建社会下的。林黛玉用她的生命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但贾母在不经宝玉与黛玉的允许下,自作主张,让宝玉跟宝钗成了亲,从而导致黛玉的悲剧,贾母是个自私的人,时而想过黛玉?黛玉死的时候是多么凄凉!《红楼梦》活生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得腐败、不成体统、落后。电视荧屏上演员将每一个细节演绎得出神入化,仿佛自己就是当中的一员。
红楼梦集集精彩,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一览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品尝到文学殿堂中最华丽的圣餐。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4
?红楼梦》似梦非梦?是梦,一个奇妙的旅程,为我插上翅膀,带我穿越了这个世界,领悟乐趣。非梦,一个封建社会的真实写照,一笔一画,一字一词,一句一段,把每个人物都雕得天衣无缝,跃然纸上。它像一坛陈年老酒,历久弥香,每每读来,让我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我信服,作者用笔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批评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封建礼数的'人生戏剧。他对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家庭的腐朽、封建婚姻制度、等级制度、科举制度等都进行了深刻地批判。
这场戏,假戏真做,人生一目了然。我快乐,不仅能欣赏到一个个色彩斑斓、血肉丰富的角色,而且他们的一言一语,一动一静,让我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禁目不暇接,目瞪口呆。
我记忆犹新的是“玉”,它象征了爱情的美丽,还有人性的纯洁,勾画出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玉”的痕迹,深深刻在了书上。贾宝玉、林黛玉,还有那个泪眼模糊的神话,以及家族的兴衰历程,也就此展开了,直到丢失了宝石后,这又是一个起点,一个家族兴盛的结束,衰败的开始。
每读上一句,我的内心,犹如翻腾的浪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拍打着心岸。
在这个舞台上,有一个叛逆、鄙视功名利禄、不走封建仕途、敢于批击国贼、大胆质疑文学、向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挑战的人,这便是宝玉。
读到这里,林黛玉也就出场了。林黛玉,我用心去读,慢慢捉摸她细腻又敏感的内心世界。她像一块清澈晶透的水晶,捧在手心,安静地端详。在我看来,她是作者深爱的一个角色,她的喜和悲,哭与笑,都扣人心弦,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他们二人生命的历程中,最重要的是彼此曾走进了对方的世界,爱过,气过,闹过,痛过,最后的反叛还是躲不过悲剧的收场。
一个又一个,亮相登场,有反抗精神的晴雯;弯腰的身影——刘姥姥,一代见识短艰苦的农民形象,不禁令我鼻头一酸;封建保卫者,薛宝钗;尖酸的王熙凤;干练的探春;善良的平儿……这些都构成了百味的人生。
书中“福善祸淫”简单四字,清晰地揭示正途、邪路。每个人都在这座牌楼下,过着自己的生活。在“善”这种生活里的人们,过的是快乐,有意义的人生;
向外,有一道半掩的门,那是“淫”的世界,人们浑浑噩噩过日子。他们看到的,却只有一丝又一丝快被黑暗吞没的门缝,他们的人生已成一个祸,不能造福百姓,安分守己,却沦落到玩世不恭,甚至祸害他人。在这里,站满了徘徊不定的人。转眼看了看自己,抬头张望了世界。
虽然,许多的封建礼节都已消失,但封建的方式还在继续上演着,这些都是深藏在社会基层的问题——“假语存”“真事隐”;在社会上,存在不公是正常的,我们更多的是去适应,在逆境中生存。
每个人,本应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存放在本性上,就看自己是否想去付出汗水与努力,浇灌它,使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它也许不会像梦那么美好,顺人意,但稍不留神,就容易误入歧途,迷失自己,所以要时刻心存善念,乐观生活,它们将会成为我们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5
红楼梦乃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在我国小说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者曹雪芹的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小说围绕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及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展开。其故事情节曲折,内容丰富,人物性格各异,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在当今也有红学一门课,专门用于研究《红楼梦》,可见其价值之高。
看了《红楼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各色各样的人物,在曹雪芹的笔下,每个人都描写的栩栩如生,幽默风趣的刘姥姥,她几进大观园,一个农村老妇凭借自己幽默赢得贾府的喜欢,看来具有幽默风趣的人在人际交往中确实有很大的优势,一个有幽默感的人能给人以亲切、快乐,没有幽默就像灰蒙蒙天空,没有生机;颇像女强人的王熙凤,在处理贾府事务时游刃有余,深讨史老太君的喜欢;温柔贤惠的袭人,任劳任怨,一心服侍他的宝二爷,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当然,主角还是调皮的贾宝玉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他俩真心相爱,互相爱着对方,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压迫,最终导致了一场爱情悲剧,黛玉伤心而死,宝玉气疯出家,唉!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在当今爱情悲剧时常发生,为的不过是利益而已,在我看来,爱情需要宽容,需要真诚,多些付出,敢爱敢恨,愿世间少一些烦扰,愿爱情少一些悲剧,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同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也警示着人们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荣宁二府仗着宫里有人,家里有权有势就大肆浪费,毫不节俭,最终入不敷出,变卖家当,死的死,走的走,落得个家破人亡。俗话说得好读史可以明鉴,我们应该牢记的是这些教训。当今关于《红楼梦》的见解很多,本人也不敢妄作评论,只想和大家分享下我读《红楼梦》的一些想法,如有不当的地方望老师多多指教。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6
最近,某地方台重播经典电视剧——老版《红楼梦》,闲暇时间便又追了几集。经典就是经典,有嚼头。无论经过多长时间,再看时总有一些新的体会与感悟。
曾经看到很多的点评,在红楼众多女子中,最得人心的是薛宝钗。无论是读者还是老太太、夫人、一众的丫鬟婆子心中,她都是个端庄大度能容忍的主儿,俘获一众人心。就连宝玉身边的袭人,将来是要做宝玉的妾,心里都愿意让宝钗来做将来的宝夫人,只因为这样的主子好相处。
宝钗确实是个端庄的大家闺秀。不似林妹妹似的,动不动就与宝玉耍性子闹脾气,也不会因为礼物来的迟些便揣摩人情的冷薄。在王夫人因为金钏与宝玉调笑而将其打骂撵出府去后,金钏不堪这番遭遇投井身亡。后来王夫人回过神来,觉得自己难辞其咎,流泪伤心,懊悔不已,宝钗却一味把责任推到了金钏的身上,道她年轻贪玩不小心失了足,纵使别的,也是脑子糊涂之人。看到这里,惊觉宝钗之冷漠,竟如此说一个枉命的烈女子。宝钗的`心机之深,令人发寒。她此时宽慰本就犯错的王夫人,虽然能令王夫人欣慰,为他日自己的前程谋利,但到底于道义上有所失。宝钗到底是工于心计之人,纵然一味的不与人计较,多半也是因为并不把他人看重罢了。
后又看到薛蟠因为妻子夏金桂的挑唆,对无辜的香菱一番怒打。薛姨妈怒而指责薛蟠,为香菱打抱不平,可以说是明是非,有爱心有正义感的了。宝钗是与薛姨妈一同听到吵闹声前来的,却没有为香菱说上一句。只道不要因为一个香菱而伤了家人和气,卖出去就是。剧情到此,更觉宝钗之人,真是面热心冷之至了。从这两件事里,不难看出宝钗之人,虽是心中是非人情世故无一不察,却从来没有为谁而出头为谁而打抱不平。在她心里,有自己的一套做人哲学。这哲学让她从不沾惹是非,保她进退有余,却失了一份真性情。人无情字,纵然是一身的优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可爱。
想来宝玉亲近黛玉,也多是因为两人都有一份真性情。在当时的社会里,这样真性情的人少之又少,像宝钗一样有一套处世哲学的人却多之又多。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情况下,宝钗的心机与哲学只会为她添力增色,到底是不能对其指摘的。但是,时光流转,唯有真字才能打动人心。就像宝黛的爱情。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7
我在教师的图书角内借了一本书,它就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作家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了这部长篇小说。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描写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正是如此,刚拿到书,我就爱不释手了,怀着急迫和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章......
第一章写的是《青埂峰顽石变美玉》,还没看完这章我就被里面的优美词句和故事情节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便津津有味地看了下去......一节课的时间实在是太短暂了,下课的铃声响起,我也才看到第四章。但回到家,做好家庭作业,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看了起来。终于,我花了一星期的时间,看完了这本长篇小说。呵呵,要不是故事被缩减过,读起原著来,我恐怕两星期也读不完呢!
让我最难忘的一章就是《林黛玉别父进京都》了,里面林黛玉和贾母相见时的情景,读了都会让人感到辛酸——我也不例外。还有王熙风的语言艺术,也不得不让我佩服,就像“看她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倒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句话,王熙凤不仅称赞了林黛玉,还称赞了惜春、探春、迎春等人,真是个语言大师啊!
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我给大家推荐《林黛玉重建桃花社》、《贾宝玉泪洒相思地》、《锦衣卫查抄宁国府》,都很值得大家一看呢!在此,我也希望《红楼梦》能够祖祖孙孙传下去,供后代观看。
?红楼梦》!这颗文学界闪耀的明星,一定会永远挂在美丽的星空的!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一场红楼中的梦事,写尽人间悲欢。
——题记
走进大观园。此刻正逢寒冬,满园萧条。咋一看,恍若到了春天,那原本赤裸的枝干上不知何时缀满了粉红色的正竞相开放的花朵,近前瞧瞧,不禁哑然失笑,原来是造型逼真能以假乱真的塑料花。
不知何处传来女子咿咿呀呀的唱腔,充满忧伤。我猛然一惊,如此凄凉的腔调,不正是潇湘妃子特有的性格吗?对,就是她!这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似雨打芭蕉,让人从心底油然生出一股怜悯之情,感叹这样一位奇女子的悲凉身世。我不知这个柔弱的女子,此刻是否坐在书房内拨动琴弦,任由那悲凄的声音飘出窗外;不知她是否置于一丛竹子前,一双纤细玉手轻柔地抚摸那光滑的竹面;我也不知这痴情的林妹妹此刻是否正手托香腮,回忆她与宝玉的点点滴滴……我,什么也不知道。但我似乎看到一个青衣女子正伫立楼上,手扶竹篱,翡翠色的发簪将墨色的秀发随意梳成一个髻,她的嘴角轻轻挽着一个笑容,同是墨色的眼睛如同深渊,谁也不知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想知道。
向右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尽头是一条弯弯曲曲如同龙须般的汉白玉石桥,一座粉墙黛瓦的屋子展现在我的眼前。和其它屋子相比,这座院子不比它们豪华奢侈,但那一院的竹子在冬日却依然葱翠,使得它在众多姐妹的院子中格外充满生机,不难猜想,这应该就是潇湘妃子的住所了。
院内,一条石子小路蜿蜒曲折,一直沿向竹林深处。两旁是细而长的竹子,细细看去,竹竿上布满了不规则的小黑点,看上去像书画家无意中洒上的墨点,怪有趣的。据爸爸讲,这种布满小黑点的青竹叫做湘妃竹。传说是舜的妻子娥皇与女英过度思念舜,跑到一片竹林中哭泣,落下的滴滴泪珠掉在竹子上化作一个个小黑点,故名叫做“湘妃竹”。
站在湘妃竹前,抚摸着斑斑泪痕。或许几百年前黛玉就这样伫立于一丛竹子前,回想着悲伤往事,几颗晶莹的泪珠悄然滑落……
沿着蜿蜒的石子小路来到黛玉楼前,整座两层小楼用湘妃竹建成,清雅脱俗,似乎可以闻到竹子那股特有的清味,难怪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有“潇湘妃子”的美称。
屋内坐在凳子上弹古筝的女子身着一件湖青色衣裙,乌黑油亮的的秀发被一只淡粉色的荷花发簪盘在脑后,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看上去略显瘦削的脸色与身旁侍女的红润脸蛋比起来更显得病怏无力,这让我想起那句诗“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最让我感到心疼的是那双带些幽怨的眼眸,朦朦胧胧,似一泓垂挂着绿蔓儿的深潭,藏着多少辛酸,多少悲苦。
这样一个文采非凡、清秀可人的女子,却只能默默地待字闺中。不能发出一丁点儿反抗,也由不得依照自己的性子做事儿,一切……只能服从于所谓的长辈教导。
走出潇湘馆,看见一只白猫在竹林中四处游走,那两只生辉的眼眸,同样也是幽怨的,黑得没有任何杂质的眸子警惕地盯着我,身子敏捷地一跳,转眼消失在竹林中……
窄窄的青砖小路旁是一汪清湖,绕过清湖,一座精致的院落便展现在我们眼前。整个院子坐落在湖岸边,那院门不似别的姊妹的院落门是个圆拱,而是方方正正的,大概是希望这座院落的主人做人做事都要堂堂正正、规规矩矩吧。
走近瞧来,院门的上方挂着一块匾,上书三个大字“怡红院”。哦,原来这就是黛玉的表兄——二爷贾宝玉的住处。怪不得整所院子亭阁巍峨,气度不凡,看来贾母对这个宝贝孙子可不是一般的娇惯。
跨出门房,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十丈见方的院子布置的格外雅致。院内正中有一块高高的、扁扁的太湖石,它正对着大门,听说那是可以避邪气的。四棵又胖又矮的树分立太湖石四周,那树干上还长着无数肉瘤似的疙瘩,不知道这疙瘩里究竟藏着什么玩意儿。远远望去,人家还奇怪这棵怪树怎么也会长满青春痘?
抬头一看,又是一座雕梁画栋的屋子,上面的匾题着“怡红快绿”这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这便是宝玉的正房了。据旁边的石碑上介绍,宝玉的院内只有海棠和芭蕉,一到夏天,院内只看见红一片绿一片的,整个房子像完全浸在色彩的海洋中。因此,宝玉便取名为“红香绿玉”。后来元妃省亲时不喜欢“红香绿玉”,故而赐名为“怡红快绿”。
宝玉的卧室与书房也尽可能的奢华。整个屋子有四个厢房,刚进来的两边都是书房,摆设大致相似,我们就挑其中一个讲讲吧。书房一角摆着雕花的大木架,上面整整齐齐摆放??
?尚书》《中庸》《大学》等蓝色面儿的线装书,看上去和新的一般,一看就知道宝玉压根儿没翻过几次。书架对面是厚而软的睡榻,睡榻上垫着的垫子和我们现代的席梦思倒有几分相似之处。睡榻的旁边有一个瘦瘦高高的家伙,据爸爸讲,它的名字叫做博古架,是古代富家子弟书房中摆放珍奇古玩的架子。看着博古架上做工精致、年代久远的古玩,怪不得宝玉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你想在书和玩意儿面前,玩不是对宝玉来说吸引力更大吗?
整个屋子出奇的大,几乎是别的姊妹们的两倍。宝玉此刻身着大红袍子,手持毛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什么。可是眼睛却直愣愣地盯住一处地方,看上去似乎走神了,不知道这位多情的公子正想着什么。他或许正期盼着黛玉的出现;或许思念着已故的晴雯;或许……
宝玉在物质上吃喝玩乐都不愁,但他精神上却是缺乏的,甚至不如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走出大人们的怀抱,逃离这所谓的荣华富贵。其实,这样看来,宝玉和黛玉都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本来是一株还没有长大的嫩芽儿,却因为社会的丑陋逼迫戴上一个个假面具,什么事都要遵从长辈,甚至连自己的思想都要服从别人的思想,这样还能活出自我吗?看似光鲜的外表,其实内心更加辛酸。
出来时,一只在海棠树下徘徊的猫儿引起我的注意,黑白相间的毛皮,高贵优雅的身姿,一切都显示着这是只不平凡的猫。它黑溜溜的眼瞳茫然地望着我,像一个懵懂的孩子小心翼翼地面对一个它怎么也看不明白的世界,不晓得自己究竟能做什么。
我轻轻别过身,身后传来一声尖锐且短促的叫声“喵呜——”
宝玉门前有汪清湖;刚刚儿讲过,这会儿就不谈了。不过清湖周边是一丛挺茂密的矮树丛,依旧是屈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点缀着一朵朵桃花,看上去怪有趣的,远看宛如一片片升起的粉色祥云,为那汪成琥珀状的湖泊镶上一层薄薄的粉色边框,好像是美丽的仙女不小心丢下的一面镜子。正应了刘禹锡吟的那句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不自主地走到那片桃花林中。枝头上的花朵儿踮着脚尖,如同真花一般在风的吹奏下摆动她们娇嫩柔美的身子,在枝头起舞,看她们摇摇欲坠的样儿,似乎下一秒就将跃入空中,肆意飞舞。
桃树林旁立着块石碑,上面刻着两个早已模糊不清但仍能辨认出的大字“花冢”。哦,这就是传说中黛玉葬花的地方了。眼前的画面和幻想重叠,我仿佛看见黛玉肩上担着花锄,花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在桃花雨中独自清扫着什么。几片桃花瓣落在她的身上、头上,她那白皙的脸庞上滚下点点泪珠。她在想着什么呢!在一片桃花海中,看着无数花瓣一踮脚尖,霎时跳跃到空中,优美地旋着圈儿飘落地上,不用几天,娇嫩的花瓣便被泥土掩盖住原本鲜艳的色彩,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枯萎,渐渐消失。这个多情的女子,她肯定想起了自己寄人篱下的悲惨身世,无根无枝,无依无靠,就如同这飘落的花瓣一般,没有花朵肯留它归宿,没有枝头愿留它绽放。或许她正怄气,昨日宝玉没来看她却与宝钗谈笑,赌气站在桃花林间哭泣,或许……
我抚摸着那刻有“花冢”两字的石碑,历史的沧桑仿佛也在我指间滑过,离我那么远,又那么近……
提到宝玉,就不由得想起那位独守空闺、抱恨终身的宝二奶奶——薛宝钗。才开始一直对宝钗有些非议,总认为要不是她,黛玉就不会芳魂飘散,宝玉也不会出家做和尚。可现在想来,宝钗并没有做错什么,她也是一个封建社会的牺牲品,封建道德过早扼杀了自己最美丽、最自然、最清澈的灵魂,宝钗甚至没来得及反抗一声就麻木了。从此,她选择了顺从和接受,不带任何感情地面对任何棘手的问题。
如此稳重的宝钗,我不知是为此高兴还是担忧,其实这样看来,宝钗活得还不如宝黛潇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反抗社会,他们活出了自我、独立;而宝钗呢,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着封建思想的她从不敢做一丁点儿挣扎、反抗,和众多女子一样心甘情愿地接受封建社会的思想。薛宝钗虽然衣食无忧,但她的精神思想是缺乏的,在她的思维意识里,认为只有走上为官之路才能光宗耀祖,真正地取得成功。这一点也是薛宝钗走近宝玉最大的一道围障。宝玉素不爱那些所谓的高官厚禄,这会儿又有个宝钗在旁边督促,也难怪黛玉芳魂归天后他会离家出走,在青灯下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
恍惚间,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穿着锦服,插着花纹繁复的簪子,端坐于泌芳亭中观赏荷花。当她的目光落在两只玉色蝴蝶上时,故作深沉的做作顷刻间被欣喜取而代之,当那藏青色的裙裾随风起舞时,那纯真的笑靥让我怀疑这是不是素日稳重沉着的“宝姐姐”。
原来,宝钗依然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只不过被困禁了太久太久,当它挣脱出来时,只能停留几秒几分,像垂死的病人临死前深深留恋着这个世界。
多少人最纯真朴实的灵魂逼迫倒在封建社会的脚下!
抱着对这样美貌女子却不得不被迫嫁给宝玉而独守空闺的同情,我和爸爸来到了蘅芜苑。蘅芜苑的院落本不是很大,加上正房前几堵假山与一孔石洞,所剩之处便寥寥无几。仔细看去,假山上缠绕着一种青褐色的藤蔓,那藤蔓儿,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像无数条褐色的小蛇四处游走。它那粗糙的皮上布满棕色的小刺,看上去怪可怕的。听爸爸说,一到夏天时,这种藤蔓便会疯长,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将假山遮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只能看见一片绿色的汪洋在阳光的抚摸下流动着金色的光泽。
有时候,人亦如此。当一些贪心的人得到别人给予的一丁点儿好处时,他们便会像藤蔓一样死死缠住对方,以使自己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更多的好处。
薛宝钗也一样。为了让薛家和贾家更加亲密,她不惜嫁给贾宝玉,对贾家掌舵人低声下气,从不越雷池一步,事事依着贾母等人的意见,甚至自己十五岁生日时有人问她喜欢看什么戏,吃什么东西,薛宝钗都按贾母的喜好说了一遍,可见她平日里就擅于揣摩对方的心思。
有人说,宝钗处世圆滑得不像个孩子,但我认为不是这样。一株藤蔓寄生在石缝中那少得可怜的养料中,当它命都快保不住了,哪能顾得上比命还重要的事情?
薛宝钗是对的。社会的残酷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去做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事情。这样,她才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保住薛家的荣华富贵。
蘅芜苑的正房我没有进去看,但这些就已足够了。我真正理解了一个不满十六岁少女的心,她的心还稚嫩着,天真着,看似沉稳的背后,其实还藏着少女脱不了天真活泼的心。
不了解,一个扑蝶的少女与一个沉稳端庄的“小大人”,究竟哪个是你,宝钗?
大观园位于上海市青浦淀山湖畔,距市中心65公里。大观园是按照《红楼梦》中的描述而建造的古典园林。有“怡红院”、“潇湘馆”、“大观楼”、“衡芜院”、“体仁沐德”、“稻香村”、“梨香院”、拢翠庵“、秋爽斋”“紫菱洲”、“沁芳桥”、“牡丹亭”、“曲径通幽”等10余组建筑景点。园内中部大观楼群组,建筑气势宏伟,是为元妃省亲所造,东是缀锦楼,西为含芳阁。大门内西侧为贾宝玉住的怡红院,是一座两路三进的院落。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在东侧的翠竹丛中。体仁沐德一组建筑是元妃省亲时更衣休息处。薛宝钗住的衡芜院是由藤萝山石和小楼组成的院落。此外,还有田园风光的稻香村、妙玉修行的拢翠庵等建筑群组。
里面的风景很美,独自一人悠闲的在每一处景点畅游,宝玉的多情、黛玉的娇情、宝钗的妩情迷散在园子里,红楼梦里的情节象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闪现。
潇湘馆四周全是竹子。大部分是刚竹,也有不少湘妃竹。不过,应该有斑竹,但没有看到。因为林黛玉是“绛珠仙子”下凡,绛珠,暗指血泪,所以曹雪芹用斑竹来譬喻她。
在院内一墙上有“绛珠亭庐”,一处圆洞形门洞顶上有“凝碧”字样。我寻访林黛玉的足迹,林黛玉的卧室内有林黛玉的蜡像,睡在床上。看到黛玉不禁令我想起了陈晓旭,她演活了林黛玉的悲苦,演活了这个柔情女子的才情,于是用尽一生的泪水演“林黛玉”。一世的阴差阳错,哀怨为前世今生的约定画上了句号,再回首,许诺早已在光阴之外搁浅。
大观园以红楼艺术的再现,为人类精神理念的共性,回归自然的本性,敞开了四季随意的无穷梦境,让你走进青砖绿瓦,朱阁雕梁,彩石拼花,金碧辉煌……
读《红楼梦》观后感篇8
读完《红楼梦》,千百种思绪一起涌上心头。
喜,为宝玉黛玉迎春等人一起放风筝时的快乐;那欢声笑语能飘出去好几公里,与散发着淡香的海棠融为一体。姐妹们好久没有那么快乐的团聚了,个个都剪了风筝线放走晦气,此情此景,似掬一捧如水的柔软于心间,阳光温淡,岁月静好,只希望时光在这一刻停泊。
怒,为薛姨妈的计谋;看似慈祥,内心波涛四起,凶猛的如一只恶虎,不仅想争夺二奶奶之地位,还假意劝说把黛玉许配给宝玉,却用她的一言一行悄悄地将宝钗向宝玉移进,把宝钗插入她们之间。可知,黛玉和宝玉是相互依靠的灵石和仙草,从小又一起长大,深情厚谊。将他们分开,不知道要哭倒多少座长城呢!黛玉化作香魂,跟薛姨妈也有一定的关系吧。
悲,为黛玉的死;她流过那么多泪,有一大部分是因宝玉:宝玉惹她了,宝玉和其他人玩耍时吃醋了……最重要的是,宝玉和宝钗结婚之时,可怜黛玉泪都流干了,血都止不住了。回想起父母双亡,和宝玉打闹时的时光,加上重病在身,身体薄弱,就这么断了气。真是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才貌双全的美人——林黛玉,就这么烟消云散。
红楼的梦,是一场五味杂陈的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说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红楼梦的背后,是红楼曾经的辉煌,是作者曹雪芹经历过的起落人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