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录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内心感受的直接表达,想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心得的写作练习,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篇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间就是生命,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漫长的暑假即将结束,换来的是新知识的孕养,为此相信很多同学们的心灵还沉浸在暑假里,然而我们却该收下心,全心意投入学习当中,正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人的强大不应该是外在呈现出来,而是内在的育养,只有知识才能提升当代青少年灵魂的升华,更上一层楼。
而在开学前,都会安排给我们上一节意义非凡的课便是《开学第一课》了,为什么说是意义非凡的课呢,因为《开学第一课》这大型公益节目是根据历代往年所发生最有意义的事而进行改编,只是换另一种方式给广大学生进行补给,触使他们更加全方面去认识祖国的真实面貌和英雄事迹,要从小教育着,灌输着爱国情怀心,让他们明白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强大的后盾,而当今之下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以学业上为主,只有不断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补育我们的成长,才能未来站在顶尖上为祖国做出贡献。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要开放的原因吧!身为祖国的子民们,而且还是未来最具有代表的希望一批,所以我们平时不当当为自身未来事业的着想还要时时刻刻准备着为祖国捐躯的精神,强大的背后往往都是有着一颗团结爱国的心。正因为如此这个公益节目才值得我们广大的学生和家长们观看吧!
而今年的主题是关于“少年强,中国强”2020年注定了不平常的一年,因疫情的影响而导致了全球恐惧不慌,但在面对疫情时,祖国英雄站出来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这种无微不至的抗疫精神深深的植入我们心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需要坚定必胜信念,敢于对抗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这使得今年为祖国加油而奋斗,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就是要付诸行动。光有进步一点的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么这种想法只是空想,是永远也不会有进步的。路行之而成,路是人走出来的,进步也是人们用行动争取得来的。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不应该有嘴头上的说法,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不要当口头上的小人,应当行动上的巨人!《开学第一课》一部值得我们学习而奋斗的目标!
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篇2
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山西的奶奶家过大年。山西是革命圣地,曾经取得了忻口战役,太原会战等著名战役的胜利。
奶奶家所在的忻州市这两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变的很干净,绕城而过的云中河两岸也建起了漂亮的公园。有一天我跟爸爸妈妈去繁峙的舅爷爷家拜年,爸爸跟我说他们家门前有一条很有名的河叫滹沱河,我爷爷还写过一本书《滹沱河揽胜》,小时候他们就在这条河里玩耍,可是当我们走到那里的时候却发现,爸爸儿时印象中的河已经变成了一条又黑又丑的水沟,因为上游挖矿已经严重污染了环境。虽然现在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关停了上游的私人矿,但是被破坏的环境恢复起来却要很长的时间。这里的乡亲们生活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也有不少房屋年久失修,这里的孩子们无法想象我们城里的孩子所拥有的生活,有的因为父母进城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十分孤单,有不少孩子读完小学就辍学了。爸爸告诉我虽然这里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如左权、等著名的革命将领,但因为地处大山深处,气候环境恶劣,所以也有很多的国家级贫困县。我不由的想起曾经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被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之下,现在的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再也没有人敢来欺负我们了。那我们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这些偏僻的小山村也富强起来啊。
曾经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像周总理一样立下远大的志向,努力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弘扬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和贫困老区的孩子们携手,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先进的知识,帮助他们走出大山更加了解广阔的世界,帮助他们建设更美丽的家园。
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篇3
学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观看了央视《开学第一课》专题节目之后,我才真正懂得了这句话的涵义。
?开学第一课》作为一档有着12年历史的老节目,历年来一直秉承着“教育”的宗旨,教育全国青少年,让我们学生在这堂“开学之课”中尽情学习,在九月份这个新的节点领悟新知识,带着希冀重新出发。
2020年是《开学第一课》播出的第十三个年头,2008年开始,一年举办一次,足以说明国家对开学第一课的重视程度,可见这档节目对于我们的重大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作为国家教育事业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从自身出发,积极主动地投身教育,学习好《开学第一课》,并从中进行思考,思考它有什么?它教会了我什么?我又学到了什么?
“它有什么?”
首先,《开学第一课》有着特定的教育目的,旨在传递出积极健康正能量的观念,从而正确引导孩子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节目邀请了主持人和嘉宾,知名学者以及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共同演绎了这一堂属于学生们的“开学一课”,这也是属于大人们人生的“开学一课”。
“它教会了我什么?”
在老师的要求下,在爸妈的陪同下,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想,我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教育”话里的含义。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与国家正在经历的大事息息相关。
亲自看了节目,亲身体验到嘉宾带来的爱国情怀,在民族大义面前,舍己为国。在苦难面前,全国人民永远在一起,共同抗击疫情,我们应该学习这种抗疫精神。
“我又学到了什么?”
?开学第一课》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外的东西,它没有生搬硬套的公式和死记硬背的古诗词,有的只是处于当前国家背景下,做好自身,投身学习教育,普及放疫知识,向所有优秀人物学习抗疫精神。
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篇4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没有一点错。在军事力量上,我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而且战斗素质极高,一心为人民服务。我国的核弹储存量也比一般的国家高上不少。
还有,在航天技术上我国也是遥遥领先,在苏联第1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2年——1958年,毛主席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在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太空中。第1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此时。中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10余年不懈的努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5号飞船被送上了太空。此时,中国已经成为第3个独立掌握在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又成为世界上第4个独立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在医学方面,我国也不甘落后。屠呦呦,浙江宁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在2011年9月发明了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还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在2015年10月。又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担任了香港大学的研究所所长。后来陆续获得了中央研究院院长,香港科学院荣誉院长等,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中国好少年心得体会篇5
清末,梁启超曾在《少年中国说》里提到“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作为国家的花朵,其精神状态面貌、思想道德修养,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富强与繁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思想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更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令人称颂。孔融的“见善若惊,疾恶如仇”,诸葛亮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都是古人追求崇高品德的生动表现,这些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礼仪、崇尚美德之风一直传承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展,不断发扬光大,一些“美德”事迹现在仍为大家所追求、仍为大家所津津乐道,也成为少年争先学习的楷模:一次助人为乐的善举、一次雪中送炭的捐献、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甜蜜的微笑……融会成一个个动听的美德音符,在社会发挥着积极的、正能量的作用,指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少年茁壮健康发展。
时代在进步,但助人为乐、文明礼仪、与人为善等崇高美德在每一个时代都值得推崇。虽然最近社会时不时出现一些与追求美德背道而驰的新闻,也许让一些助人为乐者感到“绝望,闻者伤心”,例如,扶老奶奶反被讹诈,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案例就撕扯着助人为乐者的善心,也许给他们留下阴影,让他们下次行善时“瞻前顾后”;也许还有人觉得世风日下,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已经过期——但是,越是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越是说明时代在呼唤这样的好品德。
对于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来说,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不要让他们受这些负能量的影响。祖国花朵需要用这些美德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其实,助人为乐、文明礼仪、与人为善等例子,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中。这说明,文明,不一定要求事事“高大上”、轰轰烈烈。就“少年美德”来说,也不是鼓励他们去做“冲入火场灭火、跳下水塘救人”等容易导致人身安全受伤害的事情——只要怀抱善心,做力所能及的事,就会有助于美德的培养。
在“六一”来临之际,广州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这种鼓励少年向善的活动,可以培养他们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值得鼓励。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