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范文网 >心得体会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的重要总结和思考,在写心得体会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经历要清晰地认知,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7篇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1

我们小组在这个暑假在xx村进行实地开展扶贫活动,去帮助村中老人,给他们带来温暖,在校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0xx年7月xx日中午12:50,我们小组在实地开展扶贫活动,帮助村中老人,给他们带来温暖。活动开始后,我们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并竭尽所能的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我们帮助他们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

此次活动,令我感触深厚。在与老人的交流中,老人不由的感叹着中国的发展迅速,还给我说着扶贫政策的好。老人还给我说他家的娃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很好。令我印象深刻。黄秀升:

暑期精准扶贫实践活动,我和团队成员在xx市xx县xx镇xx村完成。扶贫是一项持久战,它需要国家和人民一起努力,团结在一起,共同打赢这场硬仗。如此我们的团队在种种巧合之下来到了xx村。在村里做调查时,村民看到党出台精准扶贫政策后,他们看到了希望,政府不断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引导村民过上小康生活,老百姓对未来的生活很期待。村民的收入实现连续增长,村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听到村民这样说后十分开心。这次的精准扶贫实践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以后的生活非常有帮助。我们也需要努力学习,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加富强。感谢学院安排的暑期活动,更感谢我的团队成员,一起努力,不怕苦也不怕累,思想有了新的提高,精神富足,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将会与脱贫攻坚负责人一起下乡,并对需要帮助的家庭给予一定的帮助。随着太阳渐渐落下,霞光将路边的群山染上淡淡的光晕,我们小组七人也来到了目的地——xx村。我们小队自己出动,看到和蔼的王奶奶膝下儿孙满堂,一家人好热闹,奶奶虽然已经有85岁高龄,但是身体十分硬朗,和我们聊着聊着也不自觉地夸着当地的医疗条件,养老保障多好多好。又路过程大叔家,帮忙把满院子的废旧品搬了出来,放到了三轮车上拉走卖掉,期间大叔和他家人都直夸我们,把我们开心的一个个得了奖的孩子似的。路上遇到刚从诊所买药回家的牛阿姨,我们一路“护送”回家,阿姨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就会得一些小毛病,感冒发烧更是“家常便饭”,还好现在的医保减轻了这方面的负担,回家后又帮阿姨烧了热水,阿姨吃过药后,咳嗽渐渐少了,看来还是很管用的。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2

“点穴式”扶贫,形象生动,实质就是精准扶贫。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须练就坚实的识功。只有把功夫用在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缺补漏、认真分析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一清二楚、了然于胸。在此过程中不能有一丝懈怠,来不得一点马虎,掺不得一点水分。不难想象,调查走马观花、分析大而化之、统计粗枝大叶,怎能精准识贫?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不摘帽不松劲,不脱贫不脱钩,扶上马送一程。而不是盲目施策,最忌“大水漫灌”、浅尝辄止。真正落实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工程,做到分门别类、分层实施、分兵突围。单就“发展生产”而言,面广量大,方法众多,尤须练好点功。发展什么、怎么发展,效果如何、前景怎样,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稀里糊涂一锅粥,而需要科学评估、审慎决策,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紧抓好。

点穴治病,合力为上。精准扶贫,需要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合力实现。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运转、协同发力,落实到位、考核到位,而不能各唱各调、各管各段,更不能推诿扯皮、敷衍了事。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点穴的根本在祛病,扶贫的目的在脱贫。精准扶贫重在解扶贫中的难题,破脱贫中的瓶颈。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提高实效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3

根据_市扶贫办的统一安排,_区扶贫办于_月_日-_月_日,利用两天的时间,陪同市扶贫办的领导赴_、_、_等乡镇就_年的精准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实地调研。

两天来,我们陪同调研组先后来到安阳乡郎家城村、高寺儿村、苗家堡村;花寨乡滚家城村等整村推进项目村;大满镇柏家沟村、新新村;党寨镇上寨村、陈家墩村等移民点,进行实地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领导都和乡、村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交谈,去年的项目的扶贫效益如何。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如何,今年村上打算再做些什么,乡、村领导都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调研组还深入农户家和农户促膝交谈,详细询问农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通过算账对比,了解农户的收入等情况。

几天以来感受很深,每到一个扶贫项目工作点,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扶贫开发工作是新阶段一项重大“工程”,我觉得要想做好这一重大“工程”,“一把手”领导首先要高度重视,思想上必须要统一,认识上必须要到位,只有“一把手”领导重视了,村上的领导才能够重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安排的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

其次,要及时做好和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工作能否做好,衔接固然重要,工作做不好,做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也于相关部门衔接有很大原因。从而导致工作滞后,要及时做好项目的衔接工作。

最后,要深入村社、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通过两天的调研,我想我们领导除了平时工作之余,抽时间要更多地深入村社、农户家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知道村社干部的所思所想、农户的所期所盼,真正知道村社干部在想什么,农户在盼什么。只有这样领导才能够掌握到第一手可靠资料,从而使领导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在这里我联想到了前几天,在《新闻联播》当中看到的湖南省衡阳市委、市政府新制定的一项措施,市一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不少于10天,县一级领导干部每年下基层到田间地头帮助老百姓干农活不少于20天。我当时看到这,心里就想这一做法很好,值得我们广大各级领导干部学习,要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这样,领导干部和老百姓的距离就拉的更近,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的更多,扶贫工作开展起来就更顺利,只有这样我们的扶贫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发挥更大地效益。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4

精准扶贫这本“好经”,在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被“念歪”了,显然与扶贫干部的个体状态有关,但是与精准扶贫工作本身缺乏精准的监督、指导,密不可分。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精准扶贫对象是否脱贫,最终以贫困户的签字认可来确认的。理论上说,这个终点的压力设计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但在精准扶贫的起点到终点过程中,一些地方事先并没有制定严密的考核制度。有的只讲结果,不讲过程,把具体工作任务“精准”到了一个个兼职的基层干部身上,领导与监督指导的责任撂得干干净净。

其实最令人痛心的还是资金到位的精准扶贫工作,依然犯了形式主义的老毛病。有位82岁的老人,每月领180元的农村养老保险,患有严重风湿病。老人被列入精准扶贫户之后,扶贫工作队给他安排养鸡项目,并送来了100只鸡。结果老人的日子更难了,老人说,我一天只吃两餐,鸡一天要喂三次,马上就没吃的了。4个月后,鸡苗全部死亡,老人为此还倒贴了几百元。这个案例,跟一些地方发放的扶贫羊被贫困户宰杀果腹如出一辙。大把的精准扶贫资金白白浪费,不是贫困户不领政府的扶贫情,而是他们没有这个实力托得起这份“情”。

82岁的老人明显是因病而“患”贫的。精准的扶贫应该是用兜底的贫困医疗保障,达到先治“贫病”的效果。然而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到了基层扶贫干部身上,成了例行公式的公事,这实际上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的完成“作业”过程。它犯的不是技术病,而是作风病。精准扶贫工作的形式主义,最终造成的结果是精准扶贫的“浮萍”化。短时间看,表面绿油油,风过之后打回原形。

离开精准监督、精准指导的扶贫工作,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精准扶贫。不让贫困户掉回贫困队伍,首先需要将不配做扶贫工作的懒政官员,早早赶出扶贫工作的队伍。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5

支教的第二天,到我的上课的时候,瞬间就发现小班的同学虽然能闹,可是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大班的同学虽然安静听话,可是到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一声不发。其实人都是想要求得别人的关注的,小时候通过各种不听话的行为吸引注意,长大之后就越来越怕出错,害怕自己辛苦吸引别人的关注却是以一种不愉快的行为得到的。加上这里的同学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在向自己的'父母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经历时都是报喜不报忧,因此,很多同学的课堂表现都可以或多或少的找到些原因。通过这个经历,我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句话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人们常说,重要的是看结果,可是不清楚过程和原因,又怎么能寻求更加美好的结果呢?

除了日常支教之外,我和几个小伙伴跟随着杨处和村书记的脚步去到了村里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里都有今年刚刚高考完的毕业生。这次走访的目的除了了解村里的教育情况外,还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通过走访,我发现村里的高考成绩多数都是在本科线附近,家庭条件不算太差,其实不需要用到贷款助学这一项,反而是对国家学校奖学金政策有所疑问。

在学校在家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其实最后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发展和养家糊口。现在的读书是为了以后不读书。而我还是好好读书,以后为社会、为教育、为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成为有用之才。

六点半起来做早餐,好吧,煮的蛋又破了。

七点左右阿捷说有个小孩在门口,我一猜肯定是罗奕宝,果不出所料是他,嘴边的唾液痕迹还没洗掉,问他今天怎么那么早,他说被锣鼓声吵醒睡不着了。这孩子知道今天我们要走了。整个上午一直问我气球还要不要,我说表演完就不要了可以给他带回家。后来说不能给他,他失望走了,结果不久又回来了,最终还是如愿带走了气球。可爱的孩子,这几天你真的带给我很多的感动,给你写的信不知道你能不能读懂。有缘再见吧,这几天上学路上有你这个同伴真好。

上午汇演圆满结束了,这几天排练的孩子们真是辛苦了,在我眼里,你们都是最棒的,或许是你们第一次上台表演,其实这也是我带过的最小的学生。你们的可爱的脸庞会一直留在我心底,经过教室你们叫我姐姐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觉得是一种很棒的感觉呢。6天,我们带不了太多的东西给你们,短短六天的陪伴希望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些许的快乐,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到外面更大的世界里面去。真的和很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有些孩子以为我们会一直住在中队,开学就能教你们了。如果还有机会的话,我还会来看你们的。6天让我对这里产生了感情,以后提到梅州,我会想起大埔,想起大麻镇的这些日子这些可爱的人儿,谢谢你们。

谢谢交警大队的所有交警和杨处,还有阿姨,你们对我们这些学生真的很上心,没有你们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会进展得如此顺利;感谢亲自带队潘书记和何荧居老师的指导,谢谢你们给我提供了大学最后一次参加实践的机会,这是大学里面最有意义的一次实践活动。还要谢谢一起的志愿者,这几天的共同生活和支教让我认识了这群有爱心又好相处的你们,和你们相处很愉快。就像潘书记说的,我们能够一起生活一个星期,这真是一种很难得的缘分,这是大学很珍贵的回忆。

谢谢这7天遇到的所有人!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认识你们。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6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不断深入,扶贫面不断收窄,扶贫任务日益艰巨,“硬骨头”越来越多,扶贫开发已然驶入 “深水区”。“闻鼙鼓而思良将”,做扶贫攻坚的实干家,要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不破楼兰终不回”的责任感,才能带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成就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此次扶贫攻坚战的战术特点是“精”和“准”,所以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的科学内涵,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6个精准”,已经成为工作的必然要求。做到6个精准,要求我们对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四看”标准,既要稳定“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又要注重“红细胞”的造血功能,让扶贫工作在物质丰收与精神突破中实现“共长天一色”的局面,真正实现脱贫致富与全面小康的有机结合。

“几年政绩远相闻,采得民谣报使君”。扶贫工作“精”不“精”、“准”不“准”,关键是看百姓是失还是得、是略有小得还是大有所得。这就要求我们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制订“战之则胜、胜之则强”的挂战图,拿出真正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让贫困之“痛”越来越少,让幸福之“得”越来越多。同时,要学会在工作中用“巧劲”和“寸劲”,让宏观的扶贫政策变小变细,让贫困群众在政策的善意中感受福祉的温暖。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扶贫攻坚战绝非纸上谈兵,所以行军之路上不会一马平川。没有富强乡村,就没有富强中国,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留不住乡愁的农村。在精准扶贫的同时,要全面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所以我们不仅要在量上“覆盖每一人”,更要在质上“落实每一人”,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真正形成形成责任到人、任务上肩、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让成效的取得踏在每一个重点难点的突破之上。

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吹遍荆楚大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万千气象喷涌激荡。只要我们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当好扶贫攻坚的实干家,以百姓心为心,涓滴之恩,当报以千顷澄碧,即使一路暮雪朝霜,我们也会“马作的卢飞快”!

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心得体会篇7

过完端午节后,听说省里要来检查“双到”扶贫,所以全市这两天又掀起扶贫的高潮。各县区、各单位又是开会,又是讨论,又是要下乡看望帮扶对象,真的很忙。

为了应付统一的检查,我们单位也不例外,昨天就通知大家上午开会,然后下午除了个别没有帮扶对象的人,绝大多数都要下去农村看望自己的帮扶对象。还要帮扶对象给签字什么的,证明自己下去过了。记得去年的时候,我们是被强制从工资里面扣掉500元去扶贫的(副科长800正科长1000依次类推),然后还确定了每人的帮扶对象,很庆幸我没有帮扶对象,大概是领导考虑我还在贫困线吧。那时候他们还下去过两次,都是单位统一的买东西,统一开车过去,到了大家提了东西自己找自己的帮扶对象去,听他们说很多的帮扶对象都是住着两三层的小楼房的,或者开着个小卖部的,看着都不应属于贫困的范围,可是却要我们这些工薪阶层去帮扶他们,大家感觉真的不可思议!但实际上也没什么行动继续,就如此这般!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吧!

家里的某人也有两户帮扶对象,昨天他也跟单位的人第一次去看望,听说两户家里都是有三四个小孩子的,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感觉很不平衡!凭什么农村就可以生那么多的小孩子!凭什么让我们去帮扶呢?!这样对我们政府机关的人来说实在不公平了吧?!还不如让我们自己生多一个,自己养,不要国家扶贫,素质还高呢!如此这般扶贫,意义何在?真的想不通!真的郁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扶贫调研报告8篇

个人扶贫工作计划范文6篇

扶贫点座谈会讲话稿6篇

镇扶贫资金申请书5篇

扶贫年度工作计划5篇

县扶贫干部工作心得体会6篇

扶贫站个人心得体会推荐8篇

扶贫站个人心得体会6篇

局2023扶贫工作计划最新7篇

2023年未扶贫工作总结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881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