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范文网 >心得体会

2024年过年读后感5篇

优秀的读后感能够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揭示出人性的强大和脆弱,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中情节发展和结局的个人评价和思考,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过年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过年读后感5篇

2024年过年读后感篇1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贴春联

贴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2024年过年读后感篇2

?故乡的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是宝宝前几天幼儿园新学的儿歌,一回来就兴奋地表演给我看。看着她开心的模样,我想起了自己儿时对新年的认知,也是从腊八节开始的。白雪皑皑的北方,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勤劳的人们进入闲时,不再耕耘,把大把大把的热情和精力,挥洒在准备过新年的活动里。而我对于浓浓年味的记忆,全和外婆相关。

二十三糖瓜粘。外婆说,腊月二十三祭拜过灶神的糖才最甜,要拜托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地呈吉祥。腊月二十四是全家大扫除的日子,床单、被罩、窗帘都要洗,玻璃、桌子都要擦拭一遍,调皮的我们为了逃避打扫,身着臃肿的棉衣棉裤,脚穿外婆纳的虎头棉鞋,在雪地里撒了欢地跑。

腊月二十六是家乡赶集的最后一天,也是炖肉的好日子。年前赶大集人山人海,红灯笼、对联、鞭炮、年画这四件是外婆家必买的。图个乐呵,外婆还会带我们去买糖果和油饼。最开心的是晚上,锅里的肉炖了一下午,满屋子飘着肉香,我们小孩早早地守在了炉子旁,一旦出锅,学着外婆外公将炖肉配着蒜泥小葱放进馒头里,等待的煎熬忽然就烟消云散,取而代之是吃上肉的满足。

腊月二十九开始贴对联、做花馍、包饺子。这一天,外婆会拿出她珍藏的剪刀、梳子及各种工具,开始雕刻寓意吉祥喜庆的花馍。虎头馍是挂在小孩胸前的,大的枣馍是要侍奉先祖的,鱼馍是要架起来放在堂前的。有趣的是,有时会在花馍里放个硬币,谁吃到了,就带给谁福气,是一年好运的开始。

守岁,我们俗称“熬财”。待到新年钟声响起,村子里一时之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回荡在夜空。那一夜,小孩们认真地把新衣叠好,摆放在床头,期待着一早起来穿新衣、拿压岁钱。

初一初二满街跑,初三不碰水地火,初四迎接灶王爷,初五要拜财神爷,初六千家送穷鬼,初七吃了七菜羹,来年定会大丰收,待到十五灯笼打,十六碰撞红火烧。

小时候的年,别有一番温情。如今给晚辈发压岁钱,微信红包已代替了纸质红包,没有了磕头拜年的礼节;网购新衣的便捷淡化了新年新衣的欣喜;旅行过年等新潮的方式也开始取代传统的过年方式……其实这些,都还不足以让我伤怀。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外婆早已不在人世。“80后”的我,享受着隔代亲的特殊关爱,感受着老一辈人对过年礼节的虔诚。原来,过年留在我们心底最热烈的,还是那个最为牵挂的人。为过年操持家务的那个人没有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便也都被埋了起来。

2024年过年读后感篇3

眼下已经进入农历腊月,离辛丑牛年的春节越来越近了。要是你来问一问我们老一辈土生土长的上海浦东人:年夜饭,你们最想吃的是什么?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浦东的“老八样”。

说起浦东“老八样”,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吃吃浦东老八样》的演出,那亲切悦耳的乡音,欢快热烈的曲调,活泼风趣的表演,喜庆欢腾的场面,一下子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因为对浦东“老八样”有着很特殊的情结,多年前在我退休的那天,我特地请来我的侄子,他是一位厨师,请他精心地烹饪了两桌颇为正宗的“老八样”,另加一个什锦大冷盆,来招待我的几位同事和老友。离开供职多年的单位,告别朝夕相处的同事,我心中感慨颇多。但这两桌“老八样”,让大家大快朵颐,谈兴大发,我心中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也就很自然地消散了,大家都陶醉在浓浓的乡情友情之中。

“老八样”是一种有地方特色的菜式。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扣鸡地栗、羊肉金针菜、咸肉水笋、红烧鲫鱼和肉皮汤,当年,人们也称它为“八样头”或者“硬八样”。旧时办喜事,经济条件差的人家,就是单用这八样菜来待客的,肉皮汤则可以任意添加。富裕一点儿的人家,会另加一个什锦冷盆。“老八样”制作上颇为讲究。一是讲究刀功,以扣三丝为例,其所选用的精肉丝、火腿丝和冬笋丝,都要切得细而均匀,出笼后浇上鲜汤,就成了一道形美味佳的功夫菜了。二是讲究油锅的操作,肉皮、走油肉和爆鱼都得下油锅,走油关键是火候,须恰到好处,开得好的肉皮吃起来松软爽口,一咬一口汤。三是讲究浓油赤酱,如走油肉,从油锅捞出来后,要用优质酱油、茴香桂皮等经文火长时间煨煮后,才会皮皱肉香,酥而不腻。煮走油肉、红烧肉要数用钱万隆的特制酱油为最佳,故此民间有“一家烧肉满村香”之说。

而今,国富民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了,品尝浦东“老八样”已经成了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如今农家置办酒席和乡间的酒水一条龙,“老八样”仍是习以为常的当家菜。就连上海老饭店、老正兴和德兴馆等名店,也仍以蒸三鲜、扣三丝、走油肉、肉皮汤等几样本帮菜作为店家的招牌菜,浦东地区的“老八样”餐馆更是随处可见。

浦东,沧桑巨变,在原来广袤的阡陌农田上,已经奇迹般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新城。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浦东来寻求发展,全国各地的特色菜系随处可见,而浦东的“老八样”尚能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因为它合当地人的胃口,更是因为它牵系着我们的悠悠乡情。

年夜饭,吃吃浦东“老八样”,感受时代变迁,品味乡愁和年味。

2024年过年读后感篇4

“百节年为首”,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神圣的传统节日!我曾经无数次想过,年是什么,过年对我们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这么重视过年?这里面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

(一)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

小时候,每当进了腊月门,奶奶总要告诫我们说,“进了腊月门儿,说话要小心!”没文化的奶奶说不出为什么,我的理解是一场盛大的神秘仪式即将来临,有必要提醒一向爱信口开河的孩子们谨言慎行,不要冒犯、冲撞了冥冥之中的神灵吧。生长在北方农村的人,绝大多数人都信奉“老天爷”。“老天爷”是玉皇大帝的俗称,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掌管着各路神仙。如果说这是一种信仰,“老天爷”就是他们最坚定、朴素的信仰,我不认为这是迷信!人,心有敬畏才能不胡乱作为!“老天爷”掌管着天时,风调雨顺,农民们地里的收成才能满满当当,顺利归仓。供奉“老天爷”的地方,一般是在北屋正房的门口左上边,一个近似佛龛的牌位,上面有门楣,左右有雕刻的诗文,写着歌颂天地的文字,诸如“天高自古悬日月,地厚至今载山河”,里面还有一个盛满了香灰的小香炉。奶奶曾无数次说过“爹疼你,娘疼你,不如老天爷疼你。”爹疼你娘疼你就是有数的那点东西,老天爷疼你可就不得了了,怎样做个老天爷疼你的孩子呢,很简单,心善心诚心实!

小时候过年时,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大集上请一张“老天爷”的画像,正月初一供奉在堂屋八仙桌上,摆上供品,鸡鸭鱼肉,干果水果,点上香火。正月十五烧画像,放鞭炮包饺子送走,“灶王爷住一年,老天爷住半月。”这种感恩,祈福贯穿在过年的每一个环节里!

(二)神住在干净之地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过年,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传统习俗我们辈辈延续,已经成了中华民族融入血脉里的传统。这些流传至今的习俗,让我们有一种神圣的仪式感,一种与祖先联通着的历史感、时间感,就像一条从远古奔涌而来的河流,我们看到,我们融入,我们跟随,被裹挟着一起向前奔流……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扫家里的卫生,这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环节。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搬出来,放在院子里,扫去墙上积了一年的尘垢,把角角落落里大大小小的蜘蛛网一一清除,贴上新买来的墙纸、年画,洗洗刷刷,擦拭清洗器具,洒扫庭院,把一切晦气、病厄、霉运统统扫地出门,干干净净迎新年、接好运。“尘”与“陈”谐音,除陈布新,迎新纳福,这种心理期盼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密码。神住在干净之地,这是我小时候就知道的秘密。

2024年过年读后感篇5

想必每个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过春节,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烟花了。

每到过年,我都会缠着爸爸带我去放鞭炮,现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带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们都会买很多不同种类的鞭炮和烟花。

我们把鞭炮插在土里,用香点燃引线,我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看着嗞嗞燃烧的引线,心里想:我到底是把手放开,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害怕的样子呢?我还在犹豫中,鞭炮已经“嘭”的一声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也高兴得大叫起来!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晚上放的烟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着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个圆圈的颜色都不一样呢!有的烟花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各种五颜六色的烟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把夜空妆扮得如同灯火辉煌的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看着满天的烟花,听着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热闹闹的新年又来到了!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4年健康课观后感精选8篇

2024年健康课观后感6篇

2024年世界杯观后感8篇

过年级过年的作文8篇

过年作文300字6篇

年级过年了作文7篇

过年3年级作文8篇

过年作文300字最新7篇

过年去四川的作文7篇

作文过年1000字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100920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