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工作总结的过程就是我们反思自己的过程,你知道适合自己的工作总结怎么写吗,优秀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工作压力和情绪,以下是调研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篇1
20xx年来,我局认真贯彻上级建整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在县委农村基层办和县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为驻点村办实事,真心扶贫,做了大量的工作,建整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
我局扶贫工作班子先后10多次到驻点村深入调查研究,召开各种大小会议5次,摸清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理清扶贫思路,结合实际制定了20xx年建整扶贫工作方案。油匠村地理位置偏僻,距离严塘镇政府5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234户,780人,其中男性398人,女性382人,劳动力484人。该村自然条件恶劣,土质较差,水源奇缺,干旱年景的降雨量25--30毫米,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62亩且均为旱地,人均耕地为0。6亩,林地面积人均仅为1.6亩。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救济户达30户,特困户达60户。根据实际情况,我局指导该村制订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二、扎实工作,真心扶贫办实事
一年来,我局建整扶贫工作班子多次深入实际积极指导村里开展扶贫建设工作,村里各项建设如火如荼,进展顺利。一是公路建设锦上添花。在已修建的村级主道的基础上全年投资80612元新修建公路1250米,其中村道——3、4、5组公路350米,6——7组公路500米,村道——下石学校公路400米。二是水利建设成效明显。投入1万元维修村道堡坎8处、维修水渠200米;投入2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1处,共解决100人次的饮水问题。三是种养工程全面铺开。为开拓致富新局面,共投入经费3000多元组织村民代表到潭溪、新田铺等地考察学习黄姜、苇参等种养技术。截至目前,全村新发展苇参100亩,发展生猪养殖基地一个。
三、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项经费
局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驻点村扶贫工作,年初,谢局长主持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成立了由谢跃东局长任组长,副局长闵爱民副组长,梅妮娜、张雄晖为成员的建整扶贫工作班子,确保了驻点村建整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积极协调并安排专项工作经费6。1万元,其中我局安排投入经费1.1万元,牵头协调县移民局投入经费3万元、县民政局投入经费1万元、县工行投入经费1万元。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一是取缔打麻将等不良行为。针对农闲时时有村民集聚打麻将进行小一事,组织全村党员干部进行学习讨论,利用广播和各种会议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争当致富带头人、争当五好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广泛进行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讲清的危害,引导村民正确区分打麻将娱乐与的差别,帮助村民提高认识,并规定村支两委骨干和党员不准以任何方式进行。
二是倡导两个弘扬,即弘扬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和邻里团结为主的家庭美德,弘扬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为主的社会公德。
三是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精神。针对村里有孤寡伤残人员生产、生活困难的现状,号召全村人员献爱心,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帮助他们开展生产耕作、生活救济,并指派班子成员结成扶贫对子,常年进行帮扶或监护,使这群弱势群体生活有着落、生产有保障。
一年来,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扶贫输血多,扶贫造血力度不够,扶贫村发展后劲还不足。今后,扶贫工作重点应放在发展村级经济上,下定决心,下大力气、下狠功夫,真正帮助扶贫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和谐新农村,确保建整扶贫工作取得如期成效。
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篇2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召开的精准扶贫“四法”暨建档立卡会议精神,我办事处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扩大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对我办事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进行业务培训,会议要求严格按照“5个时节点”和“9个步骤”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贯彻落实毕节市委、市政府推进“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把“六个到村到户”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主要抓手,切实做到“五个结合”、“四个具体”,形成“1+7”工作格局。
即: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和深化试验区“三大主题”有机结合,和工业化、城镇化主战略、“三化”兴“三农”有机结合,和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两个硬化”工程、通村水泥路(油路)建设有机结合;做到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形成一个总体方案加六个子方案和一个具体任务分解方案的“1+7”工作格局,创新扶贫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确保我办事处20xx年1350人贫困人口,已经脱贫585人。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我办事处及时组织召开会议,安排办事处、村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对贫困户进行摸底排查,通过民主评议并预以公示,审核确定出我办事处贫困人口1350人,454户。结合县扶贫办分解到我办事处20xx年减贫人口任务。我办事处结对帮扶的人员有:副县级干部1名,正科级干部8人,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119人,这些人分别是县人大、城管局、房管局、农发行、红旗办事处的干部。这批人分别按“54321”分配到石关村、路塘村、庆云村、蔬菜村对贫困农户进行结对帮扶。
到扶贫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并填写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信息采集表,在帮贫困农户规划,在生产上作技术指导。实现我办事处“一户一帮扶责任人”,做到“干部到户、责任到人”。帮扶对子结成后,工作队和责任人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贫困原因,逐村逐户理清思路、制定规划、细化措施,重点为帮扶对象找准产业发展路子,改善基础设施。建立精准扶贫帮扶部门和干部考核办法,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产业扶持到户
针对我办事处贫困户实际,着眼市场可持续发展,注重以“特”制胜,路塘村建设250万的天麻种繁基地、石关村马铃薯种植500亩;石关村辣椒育苗种植500亩,都已经落到实处,种植完成,农户得实惠,曾收入。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
大力实施教育“9+3”计划,加大对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办事处、村干部加大对贫困农户适学儿童排查加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人,推进“雨露计划。雨露直通车行动”(到深圳学习的3人,各种职业学校补助已上报的7人,上二本线领取补助的1人);目前正在进行“圆梦行动”摸底,资助贫困家庭“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杜绝贫困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现象。以适用技术、产业化技能、劳务输出和就业创业等主要内容,现场操作实训,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
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美化环境。根据县生态办安排,我办事处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户,改造资金17。58万元,已经改造结束。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
主要针对搬迁进来176户移民进行后期扶持,扶持资金3。4515万元和生产技术上的指导。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根据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我办事处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基础设施:两个硬化5。504公里4万元,一事一议通村水泥路3公里58万元。背街小巷硬化道路12500平方米,总投资188。9万元。
由于该项工作的特殊性,我办事处成立精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办事处直各单位、各部门的责任,督促落实到村到户情况,做到责任到人,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我办事处参照市、县级层面,统一按照“四个具体”和形成“1+7”工作格局分别制定和细化方案,根据减贫任务分配计划组织开展入户,以现有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围绕因灾、因病、因学、缺产业、缺技术、无劳动力、失地等致贫因素,公平合理识别出我办事处贫困户454户1350人的扶贫对象并进行办事处、村两级公示。
强化管理,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增收情况建立台帐进行管理,实现户有卡、村有册、办事处有信息平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扶贫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六个到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组建“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督查检查组,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督查。
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篇3
20xx年第一季度,粮食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市精准扶贫工作重点,紧密结合积玉口镇政府工作部署,以“减少贫困、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对口帮扶活动。今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现将第一季度工作小结简要汇报如下:
1,结合虾稻产业扶贫,发挥粮食部门优势。粮食局组织了全市粮食龙头企业对柳剅村、花园村进行扶贫,共发放价值30000元的虾苗。通过虾稻种养让群众走上产业扶贫之路。
2,建档立卡工作全面完成。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写手册、数据录入,等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针对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结合花园村、柳剅村实际情况。其中花园村贫困户25户75人,计划20xx年脱贫7户22人。柳剅村贫困户10户25人,计划20xx年脱贫2户10人。
3,帮扶责任人到村到户。确立了由局机关27名干部职工与花园,柳剅两村35户110人建立结对帮扶。何庆胜局长在局机关精准扶贫工作会上要求,每个帮扶职责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状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锁定精准扶贫工作重点,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把“扶贫对象”扶起来。
4,20xx年粮食局抽调3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吃住在村。每星期不少于五天四夜。第一季度进村入户100余次,筹措资金39900元。其中生活物资、米35袋、油70桶,价值9900元,虾稻产业,扶持价值30000元的虾苗。
5,及时扶贫帮困。今年2月7日,帮助花园村樊孝文出售稻谷。由于收割前期浸水,在家收储时间长,有些变质,樊孝文希望能及时出售。我们工作组及时了解情况,想办法,联系多家企业,安排企业上门收购。②3月19日柳剅村贫困户袁代志,因煮饭失火,烧了自己所住的鸭棚。扶贫工作组得知消息后工会主席柴安平同志前往看望慰问,送上生活物资。经过我们各方面筹措和他哥哥的帮助,共筹得资金14000元。村委会帮着选址建房,几位村民不计酬劳每天来帮忙施工,现在住所已基本建成。四月底可入住。 柳剅村贫困户李金海,‘虾稻共作’稻田20亩,去年在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发展产业,学习技术,充分利用稻田资源。今年4月初每天能捕捞虾苗100斤,每斤可卖24元。可纯收入20xx元。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6,绿化乡村,全员上阵。3月12日,何庆胜局长带领全体党员干部20余人,奔赴积玉口镇柳剅村开展了以“义务植树,绿色扶贫”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在村镇公路两侧共栽植女贞树苗200余株,绿化道路1.5公里。在环境上扶贫,做到绿满潜江一盘棋,城乡协调同发展。为绿满潜江营造积极氛围。
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篇4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和县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在县下乡办的直接领导安排部署下,局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下乡扶贫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减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中共县委下乡办的安排,我局帮扶石白头乡__村是第一个年头。
一、基本情况
__村是我局局长___的的包村点,也是我局的帮扶村。在秦局长的高度重视下,进一步了解__局村的基本情况,及党委、政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计划,结合实际制定完善详细定点下乡扶贫工作计划。
__村:地处临县县城西30公里、土地脊薄,自然资源源缺乏,属丘陵山区,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全村人口580,耕地面积1614亩,支部村委领导班子健全,__局村共有党员17人,_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__年冬季进行了支部村委换届,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村内和谐稳定,但新的领导班子缺乏思路,缺乏资金,畏首畏尾,尚未有大的动作。村内留守人员的思想存在等、靠、要,盼人喂奶。
二、工作思路及下乡扶贫计划
根据__局村的实际情况,结合乡党委、政府的主导意见,经过与支部、村委和部分老党员群众代表商定,首先是先解决人们的基本生活,其次考虑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创三优,搞好环境卫生整治。在定点下乡扶贫期间努力完成下列五项计划。一是修好户户通道路,做硬化路边沟;二是计划发展苹果、葡萄、仁用杏、核桃等经济林。达到全村人均果树1亩以上。三是村内主干道修建垃圾池,向硬化、绿化、香化、美化环境迈进;四是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培门的优势,针对果树、农业生产的各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每月开展一次科技培训,咨询工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三、目前进展情况与努力方向
围绕上述制定的定点下乡扶贫计划,我们立足实际,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把迫在眉捷的人畜吃水,摆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种植仁用杏100亩,树势看好,生长旺盛。积极发展中药材,要先引进后示范,在看好市场的基础上种植,不让农民花冤枉钱。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创三优工作是我县今年农村工作的主旋律,也是大禹乡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和努力实现的目标任务,良好的村容村貌是新农村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建设好文明街这项工作要先从治理脏乱差开始,要组建一支卫生队,建好五个垃圾池。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优势,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紧紧围绕粮、果、菜,教会农民科学种田,输血为造血,扶贫先扶志,发挥科技生产力。针对果树、粮食、蔬菜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我们对农民已进行培训三次,均受到良好效果,预计亩收入____―____元,为农民增收打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小企业局驻石白头乡__局工作组,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由于__局村的村情复杂,还有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对完成好今年的下乡扶贫计划并不乐观,要办的事很多很多,可需的资金太少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带着感情做工作,不畏艰辛攻难点,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畏难情绪与党委、政府一道理顺村内领导班子,调动广大村民积极性,创造科学文明向上的良好氛围,绞尽脑汁谋思路、千方百计找出路,当好参谋助手,拓宽致富门路,尽职尽责向县委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篇5
为了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认真贯彻有关扶贫工作要求,某某学校多举措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各室组具体落实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机制;加大了教育扶贫攻坚落实力度,确保教育扶贫经费、物资及人力发挥效应。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学校制定教育扶贫督导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对每个贫困户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对帮扶,定期上门或电话走访结对帮扶贫困家庭,确保帮扶工作落实到位。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学校持续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学生会、家长会等多种途径集中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让每个贫困户、贫困生了解帮扶政策,掌握帮扶措施。对即将毕业的贫困生,努力做好与高一级学校的贫困生信息对接工作,确保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够继续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温暖。
四、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阳光操作,将扶贫帮困款物及时精准地发放到困难学生家长手中去,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某某学校力求在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将精准教育扶贫这项工作做得更完善,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集体的温暖,社会的关爱。
2024至2024年扶贫工作总结篇6
教育扶贫工作线长面广,市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扶贫工作部署,按照不让一所学校掉队,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的要求,以扶贫开发重点县薄弱学校为主攻方向,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龄人口为主要对象,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人才、智力、科技、信息优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倚重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温暖每一户家庭。工作中坚持以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全面改薄项目和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为载体和抓手,强化五项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强力推进教育扶贫攻坚行动。
一、聚力统筹教育扶贫。
坚持把教育扶贫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市教育局局长杨华云为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李春生为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教育脱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相应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组建教育脱贫工作队伍。在充分征求市财政、人社、农牧、扶贫办四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的实施方案》并于4月20日印发各县(市、区)。同时将教育扶贫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制定了落实《方案》责任分工表,明确责任分工和推进举措。此外,还将教育精准扶贫列入对各县(市、区)特别是贫困县教育部门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每月实行月报告制度,构建了统筹协调、上下联动、聚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强力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全市实施的20xx-20xx年全面改薄工程,截至11月底,全市建设类规划建设面积176.4万平方米,开工面积112万平方米,竣工85万平方米,开竣工率分别达到63.82%、48.46%,其中7个扶贫县规划建设面积91.8万平方米,开工面积57.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4万平方米,开竣工率分别达到62.43%、46.18%;全市设备采购类规划采购价值7.2亿元,已完成投资4.8亿元,完成购置计算机和教学仪器136万台件套,课桌凳20.9万套,图书6万册,生活设施6.4万台套件,采购完成率66.79%,其中7个扶贫县设备采购类规划采购价值3.1亿元,已完成投资2.3亿元,完成购置计算机和教学仪器65.9万台件套,课桌凳11.4万套,图书387.5万册,生活设施3.6万台套件,采购完成率75.39%。
二是抓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20xx年全市50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截至11月底,全市50所其中7个扶贫县27所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全部竣工。
三是20xx年实施了xx个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4921万元,规划新建、改扩建3万平方米,其中涉及7个扶贫县8个项目,规划新建、改扩建1.8万平方米。
三、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7月28日市政府印发《邯郸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xx-20xx)实施办法》(邯政字[20xx]71号),该办法明确了提高乡村教师的政治待遇,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截至11月底,魏县、馆陶县、广平县、邯山区、永年区制定出台了本地实施办法,启动了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和生活补助政策落实。
二是推动交流轮岗。自20xx年起,每年从市直学校和市内三区选派105名优秀教师到贫困县支教。各贫困县启动了城乡教师、校长交流机制,乡镇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和教学点交流轮岗。三是强化能力提升。国家和省、市级教师培训名额向贫困县倾斜,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积极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导辐射作用,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名师送教下乡。同时,在6个贫困县选拔41名乡村校长参加20xx年河北省困难地区农村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培训。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宗旨,以全面提升务农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围绕县域农村经济特点,依托xx个县(市、区)职教中心,设置便农农村技术网络咨询站,并组成专业队伍,广泛开展送教到村、送技术到田头活动,把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养殖场,使广大农民真正学到实用的新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截至11月底,全市xx个县级职教中心举办各级各类培训6.2万人次(农民工创业就业4573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1093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12901人次,农村实用技术19597人次,残疾人培训290人次,中小企业员工培训12674人次,大学生再就业培训450人次,企业在岗农民工岗位证书培训770人),其中7个扶贫县举办各级各类培训1.6万人次(农民工创业就业xx5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2432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4063人次,农村实用技术5297人次,残疾人培训60人次,中小企业员工培训3964人次,大学生再就业培训50人次)。
五、倾力实施济困助学。
按照全员覆盖、精准资助、规范管理、高效运行的总体原则,不断完善教育救助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一是今年,我市筹措各级各类国家资助资金2.7亿元,惠及从学前到高校34万人次贫困学生,确保了各项惠民资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二是20xx年全市新入学本科一批按照每人4000元标准资助贫困大学生410人,资助xx4万元。
三是全市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完成贫困生贷款12993人,发放贷款8040.5万元,发放贷款人数全省第二;其中7个扶贫县完成贫困生贷款8021人,发放贷款4844万元。四是自20xx年秋季学期起,在市内公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截至11月底,我市完成普通高中2999名(含农村低保家庭学生xx57名、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xx2名、残疾学生71名)、中职355名、市属高校(邯郸学院、邯郸职业技术学院)183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申请、组织评审、名单公示、锁定上报及相关资助工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