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范文网 >策划方案

单位一的教案推荐6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调研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单位一的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单位一的教案推荐6篇

单位一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

(2)、电脑屏幕长25( )

(3)、讲台长约130( )

(4)、一棵大树高约5( )

(5)、一幢大楼高20( )

(6)、跑道长400( )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 )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 )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 )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单位一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知道1公顷有多大,1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公顷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平方米与公顷之间的换算。

教具准备

标杆与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什么是1平方米?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厘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1平方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5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二、学习新课。

1、谈话引入:

计算一般物体的面积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今天我们要学习计算土地的面积单位———公顷。(板书课题: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2、公顷的认识。

(1)教师谈话:计算土地的面积有平方米和公顷。1平方米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了,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那么1公顷有多大呢?咱们去实际测量一下。

(2)实际测量。

带领学生到操场,先量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说明这么大的土地是1平方米。

再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和绳子围起来,提问学生这块土地有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在这块土地四周看一看,这么大是100平方米。然后教师说明100个100平方米这么大的土地是1公顷,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3)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关系。

回到教室,教师提问,唤起学生的想象:

①刚才在操场第一次围出的正方形有多大?它们的边长是多少?

②第二次围出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面积有多大?(教师板书:100平方米)

③1公顷有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土地?(100个)

④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你是怎样推想出来的?(100×100=10000)

教师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师说明:教室的面积一般有50平方米,200个教室面积大约是1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2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30000平方米=( )公顷。

(4)练一练。

4公顷=( )平方米 50000平方米=( )公顷

3、教学例题。

(1)教师说明:丈量土地时,一般用米做长度单位来丈量,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之后,再换算成公顷。

(2)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提问:

①长方形面积怎样求?

②怎样由平方米换算成公顷?

由学生列式计算。

(3)练一练。

一块边长是400米的正方形麦地,有多少公顷?

全体学生在本上做,由一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订正时,提问学生怎样想的?已知正方形边长,可以求出什么?怎样换算成公顷?

三、巩固反馈。

1、课内练习。

(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公顷,约合( )平方米。

(2)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面积720000平方米,合( )公顷。

2、课后练习。

(1)量学校操场的长和宽,计算它的面积,看够不够1公顷。

(2)7公顷=()平方米 60000平方米=()公顷

(3)一个飞机场新建一条跑道,长250米,宽80米。占地多少公顷?

板书设计

土地面积单位——公顷

例。一个长方形果园,长250米,宽120米,这个果园有多少公顷?

250×120=30000(平方米)

30000平方米=3公顷

答:这个果园有3公顷。

土地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以及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因此,新课前复习面积的概念、常用的面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1公顷有多大有个具体观念,这样才能进行正确的推算。因此,通过实际活动,实地观察、具体推算,帮助学生建立具体观念。实际观察分三步:先观察1平方米有多大;再观察100平方米有多大;再想象100个这样大的正方形土地就是1公顷。这样由小到大便于学生建立具体观念。

回到教室后,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刚才在操场实际操作的想象,推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这样教室内外的结合,一方面可以加深实际观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教室内学生思想容易集中,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容易记住。

新课中通过例题说明公顷在实际中应用,计算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

在巩固练习中通过计算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的占地面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单位一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类比、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刘燕最近特别高兴,因为爸爸给她买了一张漂亮的书桌,她可喜欢了.为了使书桌更整洁美观,刘燕想在书桌上铺一块桌布,那买桌布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呢?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知识后就知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面积的意义.

师:我们周围许多物体都有面,请你们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铅笔盒盖的面.老师再请一个同学来摸一摸黑板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表面)

引导学生比一比:黑板面与桌面,哪个大,哪个小?数学课本的封面与铅笔盒盖的面,哪个大,哪个小?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说明: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我们把这些图形画在纸上,就成了平面图形.

观察:图(1)与图(2)比较,图(3)与图(4)比较,图(5)与图(6)比较,哪个大?哪个小?

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图(1)>图(2),图(5)<图(6),图(3)与图(4),请同学把图(3)与图(4)重叠,可以看出两个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图(3)=图(4).

说明: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谁能归纳、总结一下什么叫做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老师板书)

2.教学面积单位.

投影出示两个同样大小的平面图形.

数一数每个图形的方格数.(投影覆盖片)

师:说一说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两个图形,方格数却不一样呢?(方格的大小不同)

说明:要测量和计算面积,必须有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请同学看书92页下面两行.

(1)平方厘米.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最小的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1厘米)它的面积是 1平方厘米.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书上的1平方厘米上面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样大.

用自己准备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书上长方形里摆放,正好摆放6个小正方形,也就是6个1平方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

师:再请同学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自己左手大拇指指甲面上,比一比.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的大小与1平方厘米的大小差不多?

(2)平方分米.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的面积,方便吗?(不方便)

那么要用到另一种面积单位.

请拿出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同桌两个同学用自己准备的大正方形(1平方分米)在一张课桌上摆放,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看着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长,再摸一摸它的周长,再摸一摸它的面积.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哪些东西的面积大小与1平方分米差不多.再用手比划比划1平方分米的面积实际有多大,给同学看一看.

(3)平方米.

如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学校操场的面,有困难吗?

(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1平方米的纸板,请一个同学来量一量它的边长.(1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用1平方米,量一量黑板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师: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回忆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各有多大.

3.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什么是面积,什么是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那么我们开始讲的要给刘燕的书桌买一块桌布,是要求什么?(面积)

三、巩固反馈.

1.选择适当的单位名称.

(1)数学课本长20( )

(2)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

(3)铅笔盒长19( )

(4)一个学校的面积是500( )

(5)课桌高70( )

2.判断.正确举,错误举.

(1)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米.

(2)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是不同的计量单位.

(3)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

(4)1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图.

(1)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2)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太麻烦了),我们要研究一种科学的计算方法,后面的课上继续学习.

单位一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明确目标

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请他们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等长度。

师: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1)课件出示旗杆,让学生猜一猜它有多高。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三、展示交流

1、小组内交流

组内交流各自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全班交流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由于学生目前只学习了“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很容易作出不是13厘米,就是13米的推断。全班交流时,要避免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推断,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反思回顾

教师出示一支粉笔,告诉学生,一支粉笔的长度约是10厘米,2支粉笔叠起来就是20厘米,比13厘米长,所以一根旗杆的长度是13米。

四、反馈评价

基础练习(课件集中呈现)

1、教材第7页做一做。

2、教材第9、10页练习一中第8、9题。

拓展练习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反思与回顾是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示范,教给他们一些方法。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1、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测量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高)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虽然旗杆、课桌、教材等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它们的长度,他们只是有一个相对概念,即在比较中知道谁比谁长(或高),但是明确具体的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旗杆到底是13米还是13厘米呢?很多学生能很快说出是13米,因为旗杆比较长,所以就要选择长的长度单位米,而不会选择一个“标准量”进行比较,所以在学生自主解答和交流时,我们还是要耐心引导。

单位一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材第71页~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用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

教具准备:多教媒体课件,常用面积单位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

双击文件名便可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

单位一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48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熟练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换算。

2、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3、培养学生分类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单位换算的过程,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

思维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名数改写与小数点移动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直接写出得数。

45÷1000=3.14×1000=

9.6×100=43÷100=

105÷1000=2.9÷10=

2、回顾什么是名数?什么是单名数?什么是复名数?(学生举例)

请学生举出用小数表示的名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出示课件例1

师:小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里有四个小朋友,他们在比身高,

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吧!

(1)提问:观察情景图,这些小朋友的身高各是多少?(80cm

1m45cm1.32m0.95m)

(2)提问:这些身高数据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有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单名数,也有既用“米”

又用”厘米”作单位的复名数。

(3)提问:能直接比较他们大小吗?怎么办?

师:在实际生活和计算中,有时需要把不同的计量单位的数据进行改

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与单位换算)

(4)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怎样改写?

预设:?把它们都化成相同单位再比较。

?把它们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把它们都改写成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比较。

(5)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把它们都改写成用“米”作单位。

出示:80cm=()m

提问:看一看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

师:我们把较大的单位叫高级单位,较小的单位叫低级单位。这道题

就是把“厘米”作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高级单位“米”作单位的单

名数。

师:应该怎样改写?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80

80cm=m=0.8m

100

80cm=(80÷100)m=0.8m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要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

板书:

÷进率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小数点向左移动)

(6)学生练习

24dm=()m

1450g=()kg

13mm=()dm

2、学习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出示:1米45厘米=()米

(1)提问:这道题和上道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结果。

方法一:1米45厘米=1米+45厘米

=1米+0.45米

=1.45米

方法二:1m45cm=145cm=1.45m

(2)提问:怎样把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小结:复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相同单位的数不变,低级单

位的数除以进率变成高级单位的数,和原来的整数相加。

(3)练习

6km350m=()km

8t40kg=()t

5㎡20d㎡=㎡

()

3、回到例题,给四位小朋友排队。

1m45cm>1.32m>0.95m>80cm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对错。

(1)305kg=30.5t(×)

(2)25dm=250m(×)

(3)1250cm=12.5m(√)

2、学生之间互动

同桌出两道“小数与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老师抽选两组同学

练习题,出题小组代表把练习题板书到黑板上,抽取同学回答并做

评价。老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可提出这节课还没有涉及到的其它单

位的换算。

3、小结“小数与单位换算”要注意以下几点

板书:(1)明方向(2)确进率(3)移小数点

四、拓展提升(用单位换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面是把一块长方形麦田的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后画出的

图形。5

求这块麦田的实际长

和宽是多少米?

五、潜能开发

乐乐的书桌桌面长90cm,宽50cm。如果书桌的长不变,宽延长

20cm,那么延长后的桌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合多少平方米?

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来分析讲解.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困惑?

七、板书设计

小数与单位换算

80cm=()m1米45厘米=()米

80

80cm=m=0.8m

100

1米45厘米=1米+45厘米

=1米+0.45米

80cm=(80÷100)m=0.8m

=1.45米

÷进率

1m45cm=145cm=1.45m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

(小数点向左移动)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家》教案推荐6篇

欢庆五一的作文5篇

五一的作文400字8篇

写六一的作文200字8篇

关于五一的作文优质7篇

年级第一的她作文最新8篇

写欢庆六一的作文8篇

关于科一的演讲稿8篇

欢度六一的作文5篇

年级第一的她作文优秀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8036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