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达成一定教学目标而写的,无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案是没有意义的,下面是调研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昆虫与鱼的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昆虫与鱼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的昆虫的特点。
2、学会念儿歌,分别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准备:
蜘蛛、蟋蟀、蜜蜂、螳螂、蚂蚁、蚱蜢图片。
重点:
熟悉昆虫的特点
难点:
学习分角色进行表演
过程:
一、导入。
师:秋天到了,天气变凉了,真是一个运动的好季节,昆虫宝宝们再商量着要开一次“秋季昆虫运动会”,昆虫运动会请了哪些昆虫参加呢?
幼:蜜蜂、苍蝇、蜘蛛、毛毛虫、飞蛾子…..
二、出示昆虫图片。
----请来了谁呢?
重点认识蟋蟀、螳螂和蚱蜢。
三、教师朗诵儿歌。
----蜜蜂擅长的是什么运动?为什么?(开飞机,因为它有翅膀,长得像飞机)
----蜘蛛擅长什么运动项目呢?为什么?(跳伞,它的身体长得像降落伞)
----蟋蟀擅长什么运动?为什么?(摔跤,因为蟋蟀喜欢打架。)
----蚂蚁参加了什么运动比赛?(举重)蚂蚁的个子很小为什么选它参加举重呢?(蚂蚁的个子虽小,但是它的力气很大, 它能将比它身体大很多的东西搬进洞里。)
----螳螂的运动项目与众不同,参加的是挥舞大刀运动项目,为什么呢?(它的脚长得像刀。)
四、幼儿跟老师边念儿歌边表演。
五、活动结束:昆虫运动会来的队员并不多,还有谁没来参加呢?(如:蜈蚣、蜻蜓、独角先、甲壳虫、西瓜虫、七星瓢虫、天牛等。)
昆虫与鱼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根据谜面猜出谜底的方法,学会说谜语。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和分析、判断及联想的能力。
3、丰富词语:打扮、光闪闪、辛勤。
活动准备:
蝴蝶、知了、蜜蜂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兴趣,了解一些昆虫的知识。
1、你认识哪些昆虫?它们长什么样?在哪里见过它们?
2、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如当幼儿说到知了时,可以问:知了是怎么唱歌的?以此来让幼儿认知昆虫的一些相关的知识。
3、今天有些昆虫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不过它们要考考小朋友猜猜它们是谁?猜对了它们就会出来和我们一起玩。
二、猜谜语
(一)蝴蝶
1、小朋友仔细听听谁来了?老师说谜面:身穿花衣爱打扮,美丽翅??
光闪闪,不会唱歌爱跳舞,花丛里面舞得欢。
2、请小朋友轻轻地在老师耳边说谜底,如果说对了,就请他留下。
3、帮助幼儿理解谜面意思,引导幼儿逐步猜出谜语:谁喜欢穿花衣爱
打扮有美丽的翅膀光闪闪的,不爱唱歌,只爱在花丛里面跳舞呢?它是什么谁?丰富词语:打扮、光闪闪。
4、教师公布谜底,为猜对了的小朋友鼓掌。猜对了的小朋友学蝴蝶飞回
座位。
5、出示图片,引导幼儿逐一核对谜面,学说谜面。
(二)、知了
1、小朋友一下子就猜对了蝴蝶,小朋友再来猜猜还有谁来了?老师说谜面:天热飞上树梢,躲在那里大叫,明明啥也不知道,偏说知道知道。
2、幼儿自由猜谜。
3、解释谜面意思,教师揭示谜底。
4、出示知了图片,引导幼儿逐一核对,带领幼儿念谜面。
5、我们能不能像知了一样明明啥也不知道,偏说知道知道呢?
(三)、蜜蜂
1、还有一只昆虫也想请大家猜猜它是谁?教师说谜面:一家兄弟万万千,辛勤劳动在花间,造下小屋千千万,蜜浆藏在屋里边。
2、幼儿自由猜谜。
3、解释谜面意思,教师揭示谜底。丰富词语:辛勤。
4、出示知了图片,引导幼儿逐一核对,带领幼儿念谜面,学蜜蜂采花粉。
5、你们喜欢小蜜蜂吗?为什么?
三、结束部分
1、今天我们学了这些昆虫的谜语,回家后把谜语说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来猜一猜。还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找找还有什么昆虫的谜语,学会了讲给大家猜。
2、复习《水果歌》。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谜语的兴趣。
昆虫与鱼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本文“总—分—总”的写法,练习概述,进一步培养概括能力。
3.认字10个,写字7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4.理解“浓厚、隐藏、无限、小心翼翼、欣赏、训斥、迷恋、强烈”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法布尔的像,提问:“认识法布尔吗?知道他的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3.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搜集到资料的?
4.为什么法布尔会取得这样的成就呢?相信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明白。
出示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教学生字。
(一)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标出自然段序号。
(二)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词语:
法布尔,无限,暮色,纺织娘,欣赏
樱桃核,浓厚,蜗牛,中毒,小心翼翼
训斥,迷恋,殿堂,雕像,强烈
洞穴,纪念,驱散,隐藏,怒气冲冲
1.开火车、全班读。
2.讨论难点词语,帮助学生扫除生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方式写的?(总—分—总)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3.这篇课文讲了法布尔的什么事?用简单的话说一说。
四、品读课文,自主感悟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表现在哪?(找出重点词)
2.练习用:“无论...还是...”说句子。
3.“无限”什么意思?(板书:浓厚的兴趣、无限的好奇心)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文中写了课文讲了法布尔的几件事:第一件事是什么?(法布尔独自寻找纺织娘忘记了回家。)第二件事是什么?(法布尔为了观察虫子、捉虫子而遭到父亲的训斥。)
1.指名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两段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呢?(请画出重点词句。)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课文没有直接写法布尔怎么找虫子,怎么入迷,怎么忘记了时间,而是从侧面——妈妈的角度写。天已经晚了,“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的农活儿都干完了,法布尔还没有回家,他沉浸在什么事情里,以至于连家都忘了回?)
(想象:当爸爸妈妈干农活儿的时候,法布尔在做什么?)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从这句话知道昆虫不好找,法布尔找昆虫找了很久。
“三天前”、“终于”可以看出法布尔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已经找了三天了,可见他很有探究精神,不查个水落石出,决不放弃。
2.师:你们想想,三天前他听见纺织娘的叫声是什么心情?(好奇)今天他找到了纺织娘,他的神态、动作会是怎样的?(惊喜、激动,高兴得跳起来)心里说了什么?
(真是太棒了)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生: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生: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生: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3.师:(指引学生看课本插图)看,法布尔就是这么专注地寻找了三天。
师:能用你们知道的词语来形容法布尔的这种精神吗?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4.纺织娘的叫声很“动听”,称它是“歌唱家”,作者在这里用了拟人写法,也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
从法布尔的话中体会到他找到纺织娘时心中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5.师:你能用自己的金嗓子把法布尔此时激动、喜悦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学生朗读法布尔的话。)
师:读得太棒了,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的?(高兴)
师: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五、想象情境,练习说话:
你能想象吗?当小法布尔的父母找到他,发现他是在捉纺织娘的时候,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小法布尔又会怎么说,怎么想呢?
提供提示语:
妈妈听了法布尔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她嗔怪说:
爸爸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生气地说:
小法布尔两眼依然发着光,不以为然地说:
虽然父母批评了他,小法布尔依然(,),他轻轻地抚摸着小纺织娘,偷偷地笑了。
六、指导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
七、作业:
1.熟读第4、5自然段,再从中标出重点词语,根据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2.法布尔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想一想,写下来。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
浓厚的兴趣,寻找纺织娘
无限的好奇心,放鸭子时观察甲虫
昆虫与鱼的教案篇4
教学理论依据
?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活动将昆虫拟人化,和小朋友捉迷藏,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纲要》指出要“寓教育于游戏中”,本活动以游戏为主线,让孩子在玩捉迷藏的过程中学习并巩固新知识。同时科学是严谨的,因此活动中的材料多为实物原型。昆虫的自卫防身方式通常有保护色、拟态、警戒色三种,鉴于中班孩子的认知水平,只选择了其中一种“保护色”,其他的知识留待以后探讨。
教学策略
1、采用观察法和语言交流,引导幼儿对已有昆虫的经验进行梳理。
2、通过捉迷藏游戏,寻找有保护色的小昆虫。
3、通过录像,直观的呈现昆虫自我保护的本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及其作用;
4、采用讨论和直观法拓展,激发幼儿探究更多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5、采用游戏操作法,巩固对保护色的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枯叶蝶、螳螂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枯叶蝶、螳螂、竹节虫三种昆虫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难点
理解“保护色”。
活动准备
1、幻灯片:《捉迷藏的昆虫》
2、录像:《昆虫的保护色》《动物的保护色》
3、音乐:《春天》《清晨》
4、背景图四组,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昆虫图片,梳理幼儿已有经验。
随着音乐《春天》表演入场。
出示昆虫图片,提问:你认识它们吗?这些昆虫你在哪里见过?
2.寻找昆虫,探究保护色的秘密。
(1)出示幻灯片,请幼儿寻找躲藏的昆虫——枯叶蝶、螳螂、竹节虫。
(2)讨论它们身体的颜色和藏身地颜色的关系。
3.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观看视频《昆虫的保护色》。
(2)讨论保护色的作用和哪些昆虫有保护色。
4.经验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自我保护办法。
(1)提问:还有哪种动物有保护色?
(2)观看课件:动物的保护色。
5.分组操作:游戏——帮小动物躲猫猫。
幼儿分成四组,将小动物图片放到适合其隐藏的背景图上,然后老师来找小动物,进行纠错和交流。
活动延伸
在图书区投放相关图书、资料,让幼儿继续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昆虫与鱼的教案篇5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本文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xxxx/x---/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xxxxxx/x---/。
4、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x.xx.x/xx---/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